又平律一首
漢家天下將,廟古像公圭。
百戰自忘楚,一時空王齊。
鄉人奏簫鼓,舟子賽豚雞。
不改寒潮水,朝平暮復低。
漢家天下將,廟古像公圭。
百戰自忘楚,一時空王齊。
鄉人奏簫鼓,舟子賽豚雞。
不改寒潮水,朝平暮復低。
漢朝的名將,廟宇古老,塑像配著公圭。歷經百戰,仿佛忘卻了楚地,一時間讓齊王之位形同虛設。鄉里人吹奏著簫鼓,船夫們用豚雞祭祀。那寒冷的潮水依舊不變,早晨漲平晚上又低落。
公圭:古代帝王、諸侯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這里可能象征名將的地位。
忘楚:可能指名將征戰中忘卻地域概念,一心作戰。
空王齊:使齊王之位顯得無足輕重,突出名將功績。
豚雞:豬和雞,用于祭祀。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推測詩人可能是在參觀名將廟宇時,有感于名將的功績和歷史的變遷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時期,詩人通過對歷史名將的追思,引發對當下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名將功績,感慨歷史變遷。其特點是意象鮮明,意境深遠,語言簡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
虎頭自食肉,何在識一丁。五言纖巧詩,便嘆當長城。讀書發早白,不讀鬢晚青。窮邊物蕭條,鳥雀下空庭。雖亡好事者,勿廢草玄經。無分清濁流,殺爾投河伯。無結死生交,一死生便隔。模棱不失事,禍起分黑白。百年過逆旅,今是長安客。嗟來吐食死,漂母愛王孫。等是乞憐人,一飽何足論。東方老先生,笑傲忘至尊。朔饑侏儒飽,且用長短分。野人孤鶴姿,與云相伉儷。百禽相和鳴,了不關鶴意。彼美靚閨女,窺戶欣客貴。復有琴心挑,中夜駕車至。詞章燦星漢,市門甘滌器。竟使誰病痟,野人卻歔欷。
喜同燈火對家人,翻憶當年客底身。玉秘尚憐劉向業,白綸元是謝方巾。梅先放白春應早,菊猶留黃歲已新。不嘆蒼頭厭今夕,商耕周釣屬天民。
幽人讀書茅屋底,況是前朝忠孝家。宛若商歌出金石,又如長嘯隔煙霞。風傳清漏音相答,雪灑虛窗韻更嘉。洛下諸生應效詠,卻憐司馬聽琵琶。
銀箭輕浮漏轉沉,銅龍旦啟地仍深。云移五色迎天仗,柳拂千條鎖禁林。暖日彤墀輝鷺序,晴霄丹詔下鸞音。三朝故實勞詢訪,一代絲綸費討尋。雞樹清輝人共羨,鳳池秘遠念常欽。自知金馬能諧世,豈謂雕龍更苦心。汗血久推騰逸足,彩毛今擬映仙禽。珍同昆圃言言玉,價重荊楊字字金。墳誦便堪誇倚相,檄成何必讓陳琳。奇文似綺應頻制,大筆如椽可獨任。寡和幾人酬郢雪,賡歌此日葉虞琴。潘輿御后情能賦,沈帶移來性喜吟。翠管詎從仙穎授,金莖翻向露華斟。不須羽獵誇胡騎,愿效千秋獻寶箴。
君家何處住,小割吳江東。浦色輕橈外,濤聲高枕中。素封千樹足,綠友一瓿空。里社前為壽,兼聞報歲豐。
愴懷故國憐身世,哭笑難分世豈知。試看寥寥三兩筆,中多淚共墨齊施。
大江東去海云黃,十萬旌旗耀日光。朝向山頭望廷尉,夜來江上指天狼。樓船飛度彭郎浦,烽火燒殘石子岡。鐵聚六州誰鑄錯,瀟瀟風雨滿潯陽。
天公一笑晚云殘,戲與璇穹貼白團。試問天風搖翠袖,玉肌何似玉笙寒。
經年不見夢魂飛,依舊仙裝淡薄衣。玉骨已無塵俗氣,冰姿還耐雪霜威。攜壺正欲酬清賞,策杖何妨歷翠微。莫惜對花拚劇飲,看看風雨捲春歸。
西掖鳴珰散曉風,簾鉤初上藕花紅。云霄自慶遭逢異,草木何知點綴工。函疏引香浮帝座,石池澄影拂瑤宮。清平物象緣非偶,夾輔從看兩獻功。
為雨為云恨幾重,楚臺何處覓仙蹤。開簾懊入雙雙燕,伏枕愁看六六峰。謾唱回風雕木葉,且將團扇畫芙蓉。瞢騰甫作西樓夢,惱殺層城五夜鐘。
我亦年來厭此心,無人終日對高岑。盡云有石能攻玉,誰信真鍮不博金。晚倚西風寒似昔,曉臨秋水淡如今。一林霜氣從空下,單復衣衫各自任。
蟾宮移得樹蒼蒼,碧蓋如云覆草堂。弈世盤根深雨露,四時孤翠老風霜。瓊枝浸月秋無影,金粟含風夜有香。翹首南山應咫尺,早期招隱掇仙芳。
夕臺行雨度,朝梁照日輝。東城采桑返,南市數錢歸。長歌挑碧玉,罷塵笑洛妃。欲知歡未盡,棲烏已夜飛。
紅谷灘前美盡涵,一花堪作百花耽。陶公急出東籬下,徙住南山又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