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沖卿元會
千官車馬閶闔來,晝漏始上閶闔開。峨峨左右升龍進,昨夜雪飛云作堆。
殿前冠劍魚鱗立,東風入仗旗腳回。黃鐘一奏寶扇掩,玳簾卷起香霧排。
鳴梢未盡霹靂響,翠輦已退黃金階。圣人端冕御法座,大樂旅作聲和諧。
群公抃蹈丹墀下,尚書奏瑞四夷懷。乘輿卻入更衣合,通天絳袍升玉榻。
百拜稱觴萬歲聞,兩廊賜食簪裾匝。曲傳大定舞綴疎,波旋煙斂飭宮車。
衛官解嚴多士退,日光停午氣象舒。吳君才筆天下杰,歸來作詩傳石渠。
石渠秘邃無凡愚,石渠酬唱皆嚴徐。我慙短學復在后,收拾掇棄聊以書。
千官車馬閶闔來,晝漏始上閶闔開。峨峨左右升龍進,昨夜雪飛云作堆。
殿前冠劍魚鱗立,東風入仗旗腳回。黃鐘一奏寶扇掩,玳簾卷起香霧排。
鳴梢未盡霹靂響,翠輦已退黃金階。圣人端冕御法座,大樂旅作聲和諧。
群公抃蹈丹墀下,尚書奏瑞四夷懷。乘輿卻入更衣合,通天絳袍升玉榻。
百拜稱觴萬歲聞,兩廊賜食簪裾匝。曲傳大定舞綴疎,波旋煙斂飭宮車。
衛官解嚴多士退,日光停午氣象舒。吳君才筆天下杰,歸來作詩傳石渠。
石渠秘邃無凡愚,石渠酬唱皆嚴徐。我慙短學復在后,收拾掇棄聊以書。
眾多官員乘車騎馬從閶闔門而來,計時的晝漏剛到,閶闔門就打開了。宮殿左右高大的升龍圖案仿佛在游動,昨夜大雪紛飛,云朵像堆積起來一樣。殿前官員們戴著冠、佩著劍,像魚鱗般整齊排列,東風吹入儀仗,旗幟的邊角隨風飄動。黃鐘樂聲奏響,寶扇掩起,玳瑁簾子卷起,香霧彌漫開來。響鞭聲還未停,就傳來如霹靂般的聲音,皇帝乘坐的翠輦已退到黃金階下。圣人頭戴冕旒端坐在法座上,各種樂器一起奏響,聲音和諧動聽。大臣們在丹墀下歡呼雀躍,尚書奏報祥瑞,四方夷族都已歸服?;实圻M入更衣室,換上通天絳袍登上玉榻。大臣們多次下拜舉杯祝壽,高呼萬歲之聲清晰可聞,兩廊下賜給官員們食物,官員們的服飾環繞四周。樂曲演奏著《大定舞》,舞隊的行列逐漸稀疏,像水波旋轉、煙霧消散一樣,皇帝的車駕有序離開。侍衛解除警戒,官員們紛紛退去,中午的日光下,氣象一片舒緩。吳君才華橫溢,天下杰出,歸來后作詩并在石渠閣傳播。石渠閣隱秘深邃,沒有平庸之人,在石渠閣唱和的都是像嚴助、徐樂那樣的賢才。我慚愧學識淺薄又落在后面,只能把這些事簡單記錄下來。
閶闔:宮門。
晝漏:古代計時工具,這里指時間。
峨峨:高大的樣子。
黃鐘:古代樂律名,這里指演奏的樂曲。
鳴梢:古代帝王出行時,前導者揮動梢棒發出響聲,以警行人。
翠輦:皇帝乘坐的車子。
端冕:端正地戴著冕旒,指皇帝上朝時的莊重姿態。
旅作:一起演奏。
抃蹈:歡呼跳躍。
丹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
乘輿:皇帝的車駕。
更衣合:更衣室。
通天絳袍:皇帝的禮服。
稱觴:舉杯敬酒。
簪裾:代指官員。
大定舞:舞蹈名。
石渠:石渠閣,漢代宮中藏書之處,后泛指宮廷藏書之所。
嚴徐:指嚴助和徐樂,都是漢代的賢才。
此詩創作于詩人參與宮廷元會之后。元會是古代帝王在元旦朝會群臣、接受朝賀的重要典禮。詩人與吳沖卿一同參加了這一盛典,吳沖卿作詩后,詩人便寫下此詩與之唱和。當時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宮廷禮儀活動規范且隆重。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宮廷元會的盛大場景,展現皇家威嚴。其突出特點是場面描寫細致,語言華美。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為研究古代宮廷禮儀和文化提供了生動的文學資料。
一蛬何唧唧,吟入兒童心。 只在竹籬外,篝燈無處尋。
一樹殘花媚曉暉,淡香偏襲旅人衣。 春風落盡東闌雪,三載江南未得歸。
身游城市發將華,眼見人情似槿花。 惟有梁間雙燕子,不嫌貧巷主人家。
天上夢魂何杳杳,日宮消息太沈沈。 君恩不似黃金井,一處團圓萬丈深。 天上鳳凰休寄夢,人間鸚鵡舊堪悲。 平生心緒無人識,一只金梭萬丈絲。
天山巨網,盡牢籠、多少中原人物。趙際燕陲空老卻,千仞巖巖蒼壁。古柏蕭森,高松偃蹇,不管飛冰雪。慕膻群蟻,問君誰是豪杰。重念禹跡茫茫,免狐荊棘,感慨悲歌發。累世興亡何足道,等是轟蚊飛滅。湖海襟懷,風云壯志,莫遣生華發。中天佳氣,會須重見明月。
獨喜其先得我心之所同也。中夕不寐,卒而成章,寫寄和仲,可為后日(原無后日二字,據丁藏舊鈔本補)相見一笑。大德乙巳上元日神峰野客書世途艱阻,正堪悲、萬里清秋搖落。況復乾坤還閉物,奚啻切床膚剝。消長盈虛,循環反覆,夜半驚孤鶴。東君著意,惠風先到巖壑。悅親原有清歡,簟瓢食飲,不害貧家樂。多病留侯空自苦,慚愧長身諸葛。先手躬耕,臥龍岡上,準備豐年獲。豚蹄社鼓,幾時同醉寥廓。
《媭砧課誦圖》者,不材拯官京師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師,姊劉在家,奉其老姑,不能來就弟養。今姑歿矣,姊復寄食寧氏姊于廣州,阻于遠行。拯自始官日,畜志南歸,以迄于今,顚頓荒忽,瑣屑自牽,以不得遂其志。
念自七歲時,先妣歿,遂來依姊氏。姊適新寡,又喪其遺腹子,煢煢獨處。屋后小園,數丈余,嘉樹蔭之。樹陰有屋二椽,姊攜拯居焉。拯十歲后,就塾師學,朝出而暮歸。比夜,則姊恒執女紅,篝一燈,使拯讀其旁。夏苦熱,輟夜課。天黎明,輒呼拯起,持小幾,就園樹下讀。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以為砧,一使拯坐而讀。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時,每朝入塾讀書,乃熟于他童?;蛞棺x倦,稍逐于嬉,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勞勞瘁死之狀;且曰:“汝今弗勉學,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懼,泣告姊:“后無復為此言?!?
嗚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時,猶能執一卷就姊氏讀,日惴惴于奄思憂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出門,行身居業,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為圖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讀姊氏之側,庶免其墮棄之日深,而終于無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為之圖者,陳君名鑠,為余丁酉同歲生也。
匆匆別去,算別來、又是幾番春暮。酒債不償還似可,負了若干吟句。渭北春天,江南夜雨,總是傷情處。黯然消歇,綠楊一陣鶯語??沼浭d嬉游,如今驀地,兩處成離阻。縱是相逢天涯路,難覓年時歡侶。寄語東君,歲華不駐,誰為留春住。小樓昨夜,東風依舊飛絮。
這情懷、怎生消遣。思量只是凄怨。一春長為花和柳,風雨又還零亂。君試看。便杜牧風流,也則腸先斷。更深漏短。更聽得杜宇,一聲聲切,流水畫橋畔。人間世,本只陰晴易換。斜陽衰草何限。悲歡畢竟年年事,千古漫嗟修短。無處問。是閑倚簾櫳,盡日厭厭悶。浮名盡懶。但笑拍闌干,連呼大白,心事付歸燕。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宮紗蜂趁梅,寶扇鸞開翅。數摺聚清風,一捻生秋意。 搖搖云母輕,裊裊瓊枝細。莫解玉連環,怕作飛花墜。
溫溫玉立綠陰中,不犯芳菲逐萬紅。 折盡長淮多暇日,簪聯四座足春風。 應如慶歷梅花瑞,況有昌黎屬句工。 問得君王乞身去,移根栽傍曲欄東。
小能敵大果然強,蟲小贏多必是良。 累勝上肩魁大者,這般蟲小也非常。
亂后還家如旅泊,愁中貰酒喜人過。 每吟栗里停云句,不作南山種豆歌。 故宅東風歸燕靜,孤村夜雨落花多。 白頭卻憶觀光日,曾賦神明與馺娑。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