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羅永年歸永豐
誰道三年聚,能勝一別多。
歲寒知子可,心折奈吾何。
所喜如椽筆,能揮卻日戈。
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
誰道三年聚,能勝一別多。
歲寒知子可,心折奈吾何。
所喜如椽筆,能揮卻日戈。
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
誰說三年的相聚,能勝過這一次分別的愁緒。在艱難的歲月里才知道你是值得結交的人,我內心悲痛卻又無可奈何。令人欣喜的是你有如椽的大筆,能像揮舞卻日戈一樣有才華。我這患病的雙眼還留著,等著看你在科舉中高中。
三年聚:指與羅永年相聚三年。
歲寒:比喻艱難困苦的環境。《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心折:形容極度傷心。
如椽筆: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卻日戈:傳說魯陽公與韓構作戰,戰斗正激烈時太陽就要落山,魯陽公持戈揮舞,太陽為之倒退三舍。這里比喻才華出眾,能力非凡。
文科:科舉考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與羅永年相聚三年后分別,詩人可能有感于友情,且看好羅永年的才華,希望他能在科舉中有所成就,故而創作此詩送別。
這首送別詩主旨明確,表達了惜別之情與對友人的期望。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梅花樹下春風靜,苔荒薺老圍春井。山翁汲泉來點茶,觸殘花下玲瓏影。
白燕雙雙入幕頻,梨花香遍雪為茵。夜來縱有游仙夢,不作烏衣國里人。
凌霄一塔海天浮,景耀清波徹古州。帝子臨風興佛教,仙人燃火到書樓。每驚筆陣搖山岳,幾度龍光射斗牛。曾道開元元末出,汀洲好讖為誰留。
問南湖湖畔,漁隱話,幾人傳。有拾得詩成,僧伽伴在,一味詩禪。爐煙夜深香燼,恰十分秋月定光圓。影事瓊樓玉宇,歸心下噀斜川。詞箋寫了又重看。渺渺義熙年。道菊是淵明,淵明是菊,形影神全。觥船。夕陽一棹,喚林翁相約酌寒泉。郁郁門前五柳,不曾搖落江干。
祭酒觥觥并故人,數行猶是劫前塵。玉堂天上渾閒事,腸斷滄桑舊侍臣。
嶺畔冬深亦乍寒,江風吹雨夜闌珊。不聞雁信來千里,空愧麟符絆一官。睡少正須茶破悶,病馀那用酒為歡。古槐衰柳方搖落,時復蕭蕭打畫欄。
棟塘老人好奇者,生平足跡半天下。五湖煙月載扁舟,十尺珊瑚光照夜。歸來卜筑棟塘橋,四時風景何逍遙。橋邊誰種雙棟樹,翠云高蓋張青霄。勝日棋敲花外局,朗吟醉倚瀟湘玉。玉人何處抱琴來,好似輞川圖一幅。承家有子登巍科,黃堂治獄清風多。指日推恩荷天寵,龍光下燭山之阿。我亦東西南北人,何年倚棹鏡湖濱。浩歌一曲棟塘上,棟花塘水春無垠。
天空地闊容橫恣,巨靈醉倒腰身肆。劃斷白云不得行,羲和到此應回轡。但看天盡已連山,卻疑山外原無地。屏藩西北限華夷,天險原非人力置。三箭空傳壯士歌,一夫能使將軍避。于今六合混車書,伊里和闐盡版圖。從教插地撐天綿畫千萬里,只得距云布雨隨從岱華稀嵩拱一隅。
馬跡車聲是處忙,經旬無客到龜堂。水初泛溢黏天綠,梅欲飄零特地香。世事紛紛人自老,歲華冉冉日初長。百錢不辦旗亭醉,空愛鵝兒似酒黃。一樹紅梅已半殘,破裘也復敵春寒。忍窮過日卻差易,負愧終身良獨難。活火靜看茶鼎熟,清泉自注研池寬。人生樂處君知否,萬事當從心所安。
雙雙金剎出宮墻,內寺幡花散道場。妃子不來春雨細,玉真公主代行香。
藝圃春芳盛,研田秋穡成。都將一官俸,并作二親榮。帶緩烏紗稱,袍寬綵繡明。推封事難必,隨力報深情。
終夕頻燒燭,長吟獨據床。不因冬夜永,只是客愁長。近郭聞雞唱,推蓬愛月光。家人亦思我,江上望歸航。
千疊潮頭捲海來,海門月上正云開。秋風吹起三山雪,直過錢王射弩臺。
南湖日暮。盡消遍游塵,總宜船櫓。瘴雨飄襟,蠻花側帽,今日江湖倦旅。為問漁莊蟹舍,何似馬人龍戶。聽夜雨。暗潮生,還有婆留射否。是處深巷畔,碎遠春聲,點點都曇鼓。鶴去亭孤,龍移潭冷,望到江蓮白羽。幾日竹林游跡,拍遍梅邊樂句。莫苦憶武昌魚,試膾宋家霜縷。
瓜果初陳月殿高,雙星今夜會云曹。笑來好事惟乾鵲,甘為他人髡頂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