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鄒彥明
野渡無冰涉,荒民不木饑。
橋橫侍郎記,墓立舍人碑。
自古誰無死,何人沒后思。
淙淙富川水,便是挽歌詞。
野渡無冰涉,荒民不木饑。
橋橫侍郎記,墓立舍人碑。
自古誰無死,何人沒后思。
淙淙富川水,便是挽歌詞。
野外渡口沒有結冰,人們可以涉水而過;荒年百姓也沒有因缺糧而餓死。橋邊還留存著侍郎撰寫的記文,墓前樹立著舍人題寫的墓碑。自古以來誰能逃脫一死呢,但又有誰死后還能被人長久思念呢?那富川潺潺流淌的河水,就像是為逝者奏響的挽歌。
野渡:野外的渡口。
涉:徒步渡水。
荒民:荒年的百姓。不木饑:沒有因缺糧而饑餓,“木”可能有誤,推測是想說百姓未受饑荒之苦。
侍郎記:侍郎撰寫的記文。侍郎,古代官職名。
舍人碑:舍人題寫的墓碑。舍人,古代官職名。
沒后思:死后被人思念。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推測可能是鄒彥明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哀悼而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荒年,百姓生活有一定艱難,但鄒彥明可能生前有一定功績,死后留下了碑記。
這首挽詩主旨是哀悼鄒彥明,突出特點是將現實景象與對逝者的評價相結合,以自然之景寄哀思。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挽詩的一般特點和情感表達。
昨去今來春自忙,
病夫何惜鬢蒼浪。
尊前觀物無窮趣,
只愧堯夫不愧莊。
魚罾月靜,蚓曲風凄,天涯寒與愁兼。
不為吟商,商聲遞入零縑。
身世惟馀孤盞,倚疏更、挑盡纏綿。
情最苦,又調箏人遠,誰共幽研。
長記銷魂湘岸,趁衰蘭送別,錦字偷憐。
莫惜匆匆,胡麻已換千年。
流杯重尋去路,變紅心、都化秋煙。
且絮得,耐今宵、推枕無眠。
六月炎蒸百慮煩,
舉目一見心暫閒。
市人悠悠那得識,
此意高山流水間。
人生苦乖違,無論兄及弟。
當此嚴風晨,胡然生遠思。
輶車送城闉,執手嘆迢遞。
借問嘆者誰,齊國有二士。
一士良易知,易知獲難棄。
譬彼雙靈鳥,奇毛各有異。
一飛耀天衢,一養凌霄翅。
會短苦別長,何由判衣袂。
噭噭鴻雁音,聆之不能睇。
我為語阿伯,神物終當媲。
愿仲奮來儀,雙鳴無終離。
野水寒煙洗岸沙,
蕭蕭風葦凈霜華。
無人獨立飛來鷺,
冷落心情一倍加。
張罾不得魚,
不櫓罾空歸。
君非鸕鶿鳥,
底為守空池。
太守能青眼,南州獨感恩。
禮賢推仲舉,雅量勝平原。
枕簟清無夢,風霜夜自溫。
豫章傳軼事,始覺布衣尊。
歸心日日數郵程,
楚水吳山次第迎。
安樂有窩時有限,
只憐無計荅升平。
十年曾憶紫芝眉,雪夜山陰棹故移。
麈尾乍聆杯底語,虎頭猶想畫中詩。
花洲露冷江如練,龍社秋深柳尚絲。
翻笑逢君如夢寐,祇贏今日寄相思。
桂影滿空庭。秋更廿五聲。一聲聲、都是消凝。新雁舊蛩相應和。禁不過、冷清清。
酒與夢俱醒。病因愁做成。展紅綃、猶有馀馨。暗想芙蓉城下路,花可可、霧冥冥。
開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送新愁、千里孤鴻。搖落江蘺多少恨,吟不盡、楚云峰。
往事夕陽紅。故人江水東。翠衾寒、幾夜霜濃。夢隔屏山飛不去,隨夜鵲、繞疏桐。
數畝澄漪不用耕,
移根玉井不曾耘。
羽衣何處霓裳遍,
翠蓋參差踏水云。
此際東吳,正黃菊離披,紫螯郭索。作裝底急,使我傷于哀樂。西堂夜話,算曾經、幾番晦朔。又來朝,河橋判袂,匆匆弟酬兄酢。
昔日揚烏項橐。須臾吾已老,鳳飄鸞泊。烏衣門巷,變做豆花籬落。半生牧豕,問何年,離蔬釋屩。喜余季,來春花暖,休恨一官祿薄。
熊子今何在,秋應奉使還。
威侵蕃部落,旌繞漢關山。
沛澤從天降,三軍動地歡。
思君問邊略,何日接清班。
色相空中許我參,
試將金翅與圖南。
日燈禪炬堪回向,
坐覺秋云起夕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