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天臺臨海縣白鶴廟西泉
東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
臨海令君一念作,猿鳥未知泉已覺。
殿腳西頭蒼石根,向來元無泉眼痕。
一朝擘崖迸膏乳,卻與東泉作賓主。
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鶴古祠煙雨蒙。
父老思君難再得,登亭飲泉三嘆息,祝君公臺壽千百。
東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
臨海令君一念作,猿鳥未知泉已覺。
殿腳西頭蒼石根,向來元無泉眼痕。
一朝擘崖迸膏乳,卻與東泉作賓主。
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鶴古祠煙雨蒙。
父老思君難再得,登亭飲泉三嘆息,祝君公臺壽千百。
東泉流淌千年不停歇,西泉隱匿千年不流出。臨海縣令心中一動有所作為,猿猴飛鳥還未察覺,泉水卻已感知。在殿腳西頭蒼石根部,原本根本沒有泉眼的痕跡。一天忽然劈開山崖,泉水如膏乳般涌出,與東泉相伴如同賓主。縣令已得到升遷重用,白鶴古祠籠罩在煙雨之中。父老鄉親思念縣令難以再得見,登上亭子飲泉時再三嘆息,祝愿縣令能位列三公且長壽。
令君:指縣令。
擘:劈開。
膏乳:形容泉水如膏如乳般。
金掌:這里指得到朝廷重用。
公臺:三公之位,是古代很高的官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應是在縣令成功開掘西泉并得到升遷之后,當地百姓對縣令心懷感激,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對為民辦事的縣令充滿敬意。
此詩主旨是贊美縣令開泉之功,表達百姓感恩與祝愿。特點是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百姓與官員的關系。
棄金輪王位,尊貴不尊貴。
凍餓深雪中,冷地里短氣。
見明星,沒巴鼻。
更言大地一切眾生成正覺,吽吽,棒折也未。
久作華陽陶隱居,豈期老出治軍書。廉頗已自三遺矢,馮婦何堪再下車。鄉夢迢迢千里外,塵蹤碌碌一年馀。稍欣奏凱期將近,計日歸尋舊草廬。
無端伏莽報興戎,一片蟲沙小劫中。作賊豈聞頭到白,驅民已遍血流紅。時平吏醉笙歌月,事起兵寒草木風。至此始知龔渤海,賣刀買犢是奇功。
也是塵勞債未償,為酬知己一番忙。卿曾經事韓文約,我決不為陳自強。幕下使材論履屐,燈前握算調芻糧。尚憑門館恩私地,兼報當年食太倉。
本為游山附羽翰,久留軍府最無端。肯從殷鐵還干祿,翻似劉綿尚戀官。萬斛樓船兵渡海,兩甄浮鼓將登壇。天教倦客歸朝速,一戰先聞定百蠻。
野人愛菊亦偶爾,種菊滿闌秋已清。
但為愛君兄弟好,欹眠閑看綠光晴。
落落江煙白,翛然孤眺馀。浮云凌短筑,春色隱華裾。
焚草乾坤在,脂車風雨疏。首搔天際碧,湖海祝虛徐。
醉酌春明酒,高雯漫遠潮。掛帆江國邈,彈劍野云遙。
骯?千秋戇,崢嶸一葉驕。氤氳霏雨露,環佩接仙韶。
干霄刺竹易聚生,
渭水淇園未較盈。
千畝侯封未足貴,
賴君海表立長城。
春樓夢,人憶曲欄憑。
幡定風姨深掩護,屏張云母不分明。
空答畫檐鈴。
謝娘詩禮有家風。吹窗清晝同。笑言偕老與梁鴻。閨門喜氣融。
來月殿,下珠宮。人間春意濃。一尊仙醞祝芳叢。蟠桃千歲紅。
舊日題名處,春風又綠蕪。
合流江九派,砥柱石雙孤。
樹色遙分楚,舟行已盡吳。
只慚漁父問,能賦《石鐘》無。
獵罷春眠襯落紅,
恥隨貍隱繡簾櫳。
主恩報后金鈴解,
溷跡桃源洞府中。
負弩先馳入翠藍,溪光山綠擁征驂。
夜堂數刻談名理,卻勝平生四海參。
神游曾已遍巖巒,占吉當知便賜環。
值遇貴人真有意,佇看騰躍起鯢桓。
青山鶯轉初,翠竹護離居。
人遠八千里,吾衰六十馀。
五云仍北望,三月又春徂。
寂漠無儔侶,時耘荒圃蔬。
頭銜初換喜新遷,
印綬長披玉闕前。
從此門前無狗盜,
勞他鎖鑰管年年。
南營乍浦北南沙,終古提封屬漢家。
萬里風煙通日本,一軍旗鼓向天涯。
樓船已奉征蠻敕,博望空乘泛海槎。
愁絕王師看不到,寒濤東起日西斜。
偶有幽人訪,柴門始一開。
大顛留偈去,小謝袖詩來。
襆被嫌三宿,挑燈讀百回。
惟應雙屐齒,歷歷在莓苔。
路經新雨滑,
山帶宿云昏。
草履吾家物,
相將過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