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仲覺三首 其二
月淡猶明樹,霜嚴不剩云。
天寒一雁叫,夜半幾人聞。
詩只令吾瘦,清聊與子分。
頻來仍恨少,此去更離群。
月淡猶明樹,霜嚴不剩云。
天寒一雁叫,夜半幾人聞。
詩只令吾瘦,清聊與子分。
頻來仍恨少,此去更離群。
月光黯淡卻仍能照亮樹木,寒霜濃重天空不見片云。天寒時一只大雁啼叫,半夜又有幾人能聽聞。寫詩只讓我日漸消瘦,這份清逸姑且與你分享。你頻繁來訪我還嫌少,此次離去你更要離群索居了。
剩:余留。
清:清逸的情趣。
離群:離開同伴,這里指分別。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與友人周仲覺交往過程中,友人即將離去時所作,當時可能處于寒冷時節,詩人心境惆悵。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分別的不舍。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自然的詩風。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冰銷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一得沖和,重觀幽勝。烏飛兔走交相應。化成天理任縱橫,丹爐萬道金光迸。開度諸天,祝邀真圣。升騰發顯如如性。福生無量見元初,這回了了無修證。
上疏天門北,驅車海嶠東。去留真自得,心跡許誰同。詩入杜陵室,官追桓典風。壽筵家慶好,花對白頭翁。
秋風喬木澗聲長,峰麓猶存舊講堂。麟史注文高眾子,龍源山色勝吾鄉。藤纏廢礎荒陶徑,蘚蝕殘碑寄孔墻。珍重遠孫留客意,不辭歸路踏斜陽。
萬死奔波落一生,飄零淮海命何輕。近來學得趙清獻,叫苦時時數十聲。
叢叢紅紫錦成窠,春色遙憐滿竹坡。得酒謾能歌白纻,看花猶愛剪紅羅。根分后土冰霜晚,潤浥中天雨露多。好待春回寒谷早,遲君花外共長哦。
人生一世匆匆爾,筵帙亡何已旅酬。南岳壚頭芋初熟,等閒知閱幾春秋。
月明處處度笙簫,春色分明廿四橋。有酒勸君須盡醉,百年能得幾元宵。
經濟奇謀有祖風,渭川卜獵舊非熊。風云遇會千齡運,社稷扶傾萬世功。偃息郊園酬雅志,咨詢廟算簡清衷。更須整頓乾坤了,綠野歸來效晉公。
清秋紅翠浸冰壺,浪遣人誇絕世無。壯志肯教摧寸草,長松古柏擬身圖。
登臨長使客魂消,剩水殘山閱市朝。柳色也知隨處好,鶯聲不似舊時嬌。云和冷落閑來袖,風景蒼茫失畫橋。回首故宮荒草合,欲尋前事竟寥寥。
尊知籠愚笑火馳,人間翻覆任紛披。偷桃兒羨侏儒粟,辟谷翁懷博浪椎。座下固知師也諺,門前卻嘆鳳兮衰。世無齊物莊夫子,那得渠儂一問之。
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淇水浟浟,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冬旱水愈涸,微流行石間。炯如玉瑣窗,屈曲相交關。泠然落幽罅,隱約聞佩環。擇石踞其高,兀兀相對閒。日宴遂相酌,持觴看青山。疏雨作還止,徘徊澹忘還。
微雨約黃昏,橋畔人空立。綠草茵茵眼底濃,誰把羅裙憶?撫斷七弦琴,唯有知音惜。寂寂蟲鳴暮色深,哪處梅花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