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景盧內翰使虜二首 其二
檄到中原殺氣銷,穹廬那敢說天驕。
今年蕃始來和漢,即日燕當遠徙遼。
北土未干遺老淚,西陵應望孝孫朝。
著鞭往矣功名會,麟閣丹青上九霄。
檄到中原殺氣銷,穹廬那敢說天驕。
今年蕃始來和漢,即日燕當遠徙遼。
北土未干遺老淚,西陵應望孝孫朝。
著鞭往矣功名會,麟閣丹青上九霄。
檄文傳到中原,戰爭的殺氣消散,北方的營帳哪里還敢自稱天之驕子。今年蕃邦開始與漢朝講和,很快燕地的人應當會遠遷到遼地。北方故土上遺民的淚水還未干,西陵的先帝應該盼望著孝孫的朝廷有所作為。你快馬加鞭前往,定會建立功名,畫像能登上麒麟閣直上九霄。
檄:古代用于征召、聲討的文書。
穹廬: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這里代指北方政權。
天驕:漢代人稱匈奴單于為天之驕子,后泛指北方強盛的少數民族。
蕃: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燕:古代地名,大致在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
遺老:指淪陷區的老人。
西陵:可能指宋高宗永思陵。
孝孫:指宋朝皇帝。
著鞭:加鞭、快馬加鞭。
麟閣:即麒麟閣,漢宣帝曾將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畫像陳列于麒麟閣,以表彰其功績。
此詩創作于南宋時期,當時宋金對峙,朝廷派洪景盧出使北方政權。詩人希望此次出使能帶來和平,恢復朝廷威望,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期望洪景盧出使成功,帶來和平并建立功名。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現實的關注,又有對未來的期許。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飛梁壓水,虹影澄清曉。橘里漁村半煙草。
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風帽。四海誰知我。一劍橫空幾番過。
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屋洞天無鎖。
認云屏煙障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
風雨驟,妒花黃。忽斜陽。
急手打開君會否,是伊涼。
深深密密傳觴。似差勝、落帽清狂。
滿引休辭還醉倒,卻何妨。
片片空中剪水,巧妝春色,照耀江湖。漸覺花球轉柳,莢陣飛榆。散銀杯、時時逐馬。翻縞帶、一一隨車。遍簾隅。寒生冰箸,光剖明珠。
應須。淺斟低唱,氈垂紅帳,獸??金爐。更向高樓,縱觀吟醉謝娘扶。靜時聞、竹聲巖谷,漫不見、禽影江湖。盡躊躇。歌闌寶玉,賦就相如。
送行人去,猶追路、再相覓。天末交情,長是合堂同席。
從此尊前,便頓然少個,江南羈客。不忍匆匆,少駐船梅驛。
酒斟雖滿,尚少如、別淚萬千滴。欲語吞聲,結心相對嗚咽。
冬火凄清,笙歌無顏色。從別后,盡相忘,算也難忘今夕。
墻角栽梅分兩下。夾竹穿松,巧傍柴門亞。
不似西湖明月夜。展開一片江南畫。
老子尋芳心已罷。為愛孤高,結約如蓮社。
清靜界中觀物化。憧憧門外馳車馬。
白玉堂前綠綺疏。燭殘歌罷困相扶。問人春思肯濃無。
夢里粉香浮枕簟,覺來煙月滿琴書。個濃情分更何如。
和風暖日小層樓。人閑春事幽。
杏花深處一聲鳩。花飛水自流。
尋舊夢,續揚州。眉山相對愁。
憶曾和淚送行舟。清江古渡頭。
南國秋光過二,賓鴻未帶初寒。洞中駝褐已嫌單。洞口猶須揮扇。
夕照千峰互見,晴空萬象都還。羨他漁艇系澄灣。敧枕玻璃一片。
眼色媚人嬌欲度。行盡巫陽云又雨。
花時還復見芳姿,情幾許。愁何許。莫向耳邊傳好語。
往事悠悠曾記否。忍聽黃鸝啼錦樹。
啼聲驚碎百花心。分付與。誰為主。落蕊飛紅知甚處。
月轉水晶盤。樓上初聞一鼓殘。又是去年天氣好,欄干。風動梅梢玉斗寒。
無奈壯情闌。對酒如何欲強歡。誰道破愁須仗酒,君看。酒到愁多破亦難。
門外綺羅入繡。堂上華燈入晝。
領略一番春,共醉連宵歌酒。
今后。今后。如此遨頭少有。
無言屈指也。算年年底事,長為旅也。凄惶受盡也。把良辰美景,總成虛也。自嗟嘆也。這情懷、如何訴也。謾愁明怕暗,單棲獨宿,怎生禁也。
閑也。有時臨鏡,漸覺形容,日消減也。光陰換也。空辜負、少年也。念仙源深處,暖香小院,贏得群花怨也。是虧他見了,多教罵幾句也。
流水奏鳴琴,風月凈、天無星斗。
翠嵐堆里,蒼巖深處,滿林霜膩,暗香凍了,那禁頻嗅。
馬上再三回首。因記省、去年時候。
十分全似,那人風韻,柔腰弄影,冰腮退粉,做成清瘦。
梅天雨歇,柳堤風定,江浮畫鹢縱橫。
瀛女弄蕭,馮夷伐鼓,云間鳳咽鼉鳴。
波面走長鯨。卷怒濤來往,攪碎滄溟。
兩岸游人笑語,羅綺間簪纓。
靈均逝魄無憑。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
菰黍萬家,絲桐五彩,年年吊古深情。
錦幟片霞明。使操舟妙手,翻動心旌。
向晚魚龍戲罷,千里浪花平。
寶奩常見曉妝時。面藥香融傅口脂。
擾擾親曾撩綠鬢,纖纖巧與畫新眉。
濃歡已散西風遠,憶淚無多為你垂。
各自從今好消遣,莫將紅葉浪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