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向撫州采菊亭
一葉起秋色,眾綠凋歲華。
耿耿霜露側,余此黃金葩。
西風滿天地,孤芳照塵沙。
殷勤開小筑,花氣日夕嘉。
落英楚累手,東籬陶令家。
兩窮偶寓意,豈必真愛花。
不如亭中人,一笑了天涯。
采采勿虛度,門前欲高牙。
一葉起秋色,眾綠凋歲華。
耿耿霜露側,余此黃金葩。
西風滿天地,孤芳照塵沙。
殷勤開小筑,花氣日夕嘉。
落英楚累手,東籬陶令家。
兩窮偶寓意,豈必真愛花。
不如亭中人,一笑了天涯。
采采勿虛度,門前欲高牙。
一片樹葉飄下帶來了秋天的氣息,眾多綠葉凋零預示一年時光將盡。在霜露中傲立,只剩這金黃的菊花。西風吹滿天地,這孤獨的芬芳映照塵沙。主人用心建造小亭,花香整日美好。屈原曾手持落英,陶淵明有東籬賞菊。兩位境遇困厄者借花寄托心意,未必是真的愛花。不如這亭中的人,一笑便看淡天涯。快采菊花莫虛度時光,門前即將有高官到來。
耿耿:形容菊花在霜露中鮮明的樣子。
黃金葩:指菊花。
落英楚累手:“楚累”指屈原,屈原曾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
東籬陶令家:“陶令”指陶淵明,其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后泛指高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處于秋季,詩人看到菊花盛開之景,聯想到屈原、陶淵明借菊寓意之事,結合向撫州所建采菊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菊花為核心,借菊表達情感和哲理。通過對比和用典,展現菊花高潔,贊賞亭中人豁達。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意象的運用和對人生的思考。
舒卷都歸掌握中,行藏無意任遭逢。斯民憔悴如煩熱,消得先生幾扇風。
十月小陽春酒生,菊花森對芙蓉屏。煖日和風歌吹動,越山珠海瘴煙清。古今五福在康健,世代幾人逢圣明。深杯酌子勿辭醉,共泛星槎朝玉京。
浮嵐積翠掩崚嶒,君在巴山第幾層。渺渺詩鴻云外影,幽幽書屋雨中燈。崇巖立壁知無欲,韻字撐腸出有棱。想見江聲時入戶,閑鷗野鷺自為朋。
人生行樂須聞早。休惜一尊花下倒。無情歲月不相饒,轉首吳霜紛莫埽。佳時苦恨歡悰少。鏡里衰顏難再好。試將離恨說渠儂,天若有情天亦老。
二喬莫恨世緣慳,早謝風塵到是閑。猶勝題紅深院里,斷腸終日憶人間。
海上群峰列翠屏,樓開霄漢德為星。翛然一笑天風起,織女機聲入夜聽。
少好仙顏旭日紅,丹成早遣密香通。龜臺太妙依尊母,鳳笈青真掌小童。故宅秋馀金井月,荒臺夜引玉蕭風。自慚玉斧猶尸濁,未得攀鸞上碧空。
華渚虹流壽域開,衣冠濟濟近蓬萊。絲囊光映千秋綠,仙醞香浮萬壽杯。風細爐煙常繚繞,日高扇影自徘徊。此時何幸沾恩澤,醉插宮花侍宴回。
南斗珠光接女虛,一珠雖晚照雙車。不煩昭代通親表,曾拜先朝樂善書。修竹夾池寬筆札,小山叢桂隱簪裾。亦知篇就先王粲,擬報中和愧未如。
山陰逸氣追千古,不但揮毫一段奇。到此風流故無恙,游人休問舊來池。
今古雖同盡,存亡惕遽分。人誰為為善,天不右斯文。莫遂三年筑,空悲四尺墳。音塵竟何所,俯仰嘆蒿焄。脫屣違人代,振容即路岐。名流祠洗馬,白旐痛元規。一代風流盡,千年翰墨垂。傷心墓前水,故作夜深悲。徒知天可恃,豈謂病終侵。遽使儀刑意,翻成殄瘁心。開阡賢子力,卜遠外姻臨。墓木看初種,俄悲已茂林。
桂花香滿鵠山頭,山下開軒稱及秋。月色紛當清斝落,涼風輕拂畫檐流。微微玉漏明河上,隱隱金門湛露浮。為憶鄒枚裁雅曲,連篇能倡復能酬。
龍鱗無復彩,鳳翅于茲鎩。疇昔似翩翩,今辰何乙乙。
零露靡百草,素節漸為霜。宛宛月中桂,孤高徒自芳。上枝蔭瓊宇,下枝神鵲翔。吳剛小兒輩,持斧莫輕戕。玉兔搗靈藥,千載秘其方。嫦娥顧而笑,天風落霓裳。我欲按此曲,因之寄異鄉。異鄉不可致,凝思結中腸。徘徊覽明月,河漢永相望。
節序如流水,悠悠老客心。半生明淡泊,萬里倦浮沉。朝市笙歌夜,江湖鷗鷺林。故人有書至,敲韻和幽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