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陳文恭公挽詞 其一
日者更皇化,公來輔圣能。
無心殊轍混,不作眾波澄。
舉國材真相,他年了中興。
天如遺一老,人亦望三登。
日者更皇化,公來輔圣能。
無心殊轍混,不作眾波澄。
舉國材真相,他年了中興。
天如遺一老,人亦望三登。
往日朝廷變革皇道教化,您前來輔佐圣上施展才能。您不存私心,讓不同的道路融合,不隨波逐流,使眾流澄清。全國人都認為您是真正的宰相之才,未來定能實現中興大業。上天若能留下您這位元老,百姓也盼望著能迎來連年的豐收。
日者:往日,從前。
更皇化:變革皇道教化。
殊轍混:使不同的道路融合,指調和各種矛盾和不同意見。
眾波澄:使眾多的水流澄清,比喻穩定局勢,使社會安定。
材真相:有宰相之才。
了中興:完成中興大業。
遺一老:留下一位元老。
三登:指谷物一年三熟,后泛指連年豐收。
此詩應是在太師陳文恭公去世后所作。當時朝廷或許正處于變革發展階段,陳文恭公作為重要輔臣,在朝廷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他的離世讓人們對國家的未來發展感到擔憂,詩人懷著惋惜與敬重之情寫下此挽詞。
這首挽詞主旨是贊頌陳文恭公的才能和功績,突出他對朝廷中興的重要性。其特點是語言莊重,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能反映當時對賢能大臣的重視和期望。
孝子久傳名,誠通物表靈。
當年虎失猛,此日竹還青。
墓墾無留菽,庭荒枕舊廳。
惟存古題志,寶惜勝如經。
子昔葦間從我游,未曾一語相報酬。
文杏將非廟廊具,澗蘋況是王公羞。
子今欻往西湖上,靈雨彩云供筆仗。
深思直道佐明君,蟄雷震空天下聞。
瞰水比連閣,開山上下廬。
四時篁有筍,兩岸鱔多魚。
白苧男抽剝,新絲女卷舒。
吾曹嗟跋涉,不合早看書。
休要逢人誦六經,紅泉往事已凋零。
向來未壞恭王壁,到處閑搖普化鈴。
幾歲寒窗頭也白,兩篇新什眼空青。
還鄉舊識多農賈,那得柴門自掩扃。
相看無可分,遠適無可餞。但向主人家,杯酒時同燕。
交緣何太淺,春風方識面。子行歸有期,我老魂將變。
后會信難思,雖在殊州縣。史遷南北游,值我鄉邦彥。
話間及死生,亦足知深眷。石城伴梅福,共祝天和練。
醵飲高堂慶古希,名存寔是節常儀。
百篇自號嬾翁詩,一句誰吟持侑巵。
我見前程多險巇,朝聞夕可寧不怡。
健如此叟更待時,黃金散盡呼來歸。
壯歲貧而旅,無家可語歸。
見多延酒饌,躬為補裳衣。
頭白諸親忝,心丹百事違。
何堪持報德,但喜母年希。
風起木非,菀焉者歇。
故鄉在念,何以視月。
眾念思歸,鳥情望碧。
嗷嗷鳴雁,集彼中澤。
我獨伊何,羅此網羅。
父兮母兮,生我實多。
浙江大浪如履空,鏡湖挾天雨復風。
我行獨到勾踐國,寒溪一溜蜿蜓通。
蟄龍已臥潭谷底,濕螢不照蒲葦叢。
山林卑陋無栝柏,霸氣埋沒惟蒿蓬。
是時初冬未凝沍,天地蒼莽日常暮。
涉江芙蓉不復采,緣道野菊誰能顧。
饑烏遠鴈長追隨,夜聞悲鳴朝見飛。
前村雞犬護籬落,此復何苦號其棲。
自傷憔悴少筋骨,半生逆旅長太息。
王家少年未省事,扁舟往來何所自。
百年有意存禮樂,一飽未足謀通塞。
且能對酒長酣歌,圣賢有命可若何。
隠侯之郡成公宅,辭流屈注回理窟。
前輩淵騫晚凋謝,后進由求蚤超絕。
圣朝論士皆公卿,千乘何足留高名。
春風無痕萬情化,盡付雙溪舞雩下。
自從弱冠為游子,玉融丹井壺山市。
哦詩不用著工夫,已謫牂牁四千里。
柳侯未五十,羅池作刺史。
翰苑失詞華,蛟龍怨泥滓。
我今四十貧無官,六合飄零到融水。
來時三宿柳城村,再拜前賢我如此。
才卑何怨嗟,且述西征始。
奔走豈吾心,跬步思桑梓。
江右湖湘抵桂林,青山爭獻雙眸美。
青山縱好興不生,萬斛羈愁懷抱里。
夜長正好夢,征夫何早起。
合眼見故鄉,開眼知行李。
交朋無恨別,親戚常孔邇。
天明同登途,薄暮共棲止。
一更春酒熟,街頭逢伯氏。
二更桑麻園,仲氏談生理。
三更四更,平時往還人,見我早歸呼我喜。
五更茅店寒,鄰雞振吾耳。
忽驚身在竹床眠,天外七閩何處是,只淚汪汪沾布被。
風樹秋悲乞暫閑,壽星宵隕幾時還。
子同房杜經綸地,夫在荀陳伯仲間。
恩重七封開表海,行高三美勒名山。
猶言未足平生養,看即元臺恨莫攀。
我昔髫年侍此翁,自甘窮僻古人同。
道修白業曾先悟,官近青云卻未通。
庭長嫩蝌新戲雨,徑存衰柳舊搖風。
世間榮落私情盡,留得清名是至公。
紅泉風俗如鄒魯,易合西華數載盟。
莫把肝腸隨世變,常分儋石作人情。
哦詩豈詫文章好,立教先須義利明。
戲問苦廬余子畏,論交何重與何輕。
昔我共筆硯,知君賢弟昆。
門邀百客醉,囊諱一金存。
忽與鐘聲盡,長悲磬色昏。
多年趙家府,銷減惠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