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渚中流回望巫山無復一點戲成短歌
千峰萬峰巴峽里,不信人間有平地。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山川相迎復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歸程萬里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
千峰萬峰巴峽里,不信人間有平地。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山川相迎復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歸程萬里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
巴峽之中千峰萬峰林立,讓人難以相信人間還有平地。從渚宮回望,江水與天際相連,反而懷疑平地上原本就沒有山。山川似在迎送行人,轉眼之間一切變化消逝如同夢境。歸程萬里如今已走了三千,做幾個夢就能回到石湖邊了。
荊渚:荊州的小洲。
渚宮:春秋楚國的宮名,故址在今湖北江陵。
元:原本。
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西南,詩人范成大晚年退居于此。
此詩可能是范成大在赴任或歸途中,經過荊渚回望巫山時所作。他一生宦游四方,旅途的所見所感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此時或許既有對旅途艱辛的感慨,又有對家鄉的思念。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旅途感慨和思鄉之情。其特點是通過對山川景色的描寫和心境的變化來表達情感,語言質樸,意境深遠。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范成大詩歌善于描繪旅途風光和表達個人情感的特色。
風疏門柳薄,日落暝煙濃。向樹鳥群亂,隔溪山數重。病閑吟短句,衰怯倚枯筇。更有幽深意,寒流來暮鐘。
來伴秋風十日閑,筆端久已識波瀾。煩君一醉雙峰月,乞與兒曹白眼看。
黃樓西畔徐州治,西楚當時作都處。尚馀一半長荊蓁,今作州倉積官米。伯圖巳自足奢豪,正好將金貯阿嬌。如何拓土為宮室,不及咸陽一夕燒。豈是鑒秦等殷夏,或因爭戰無閒暇。一朝淚盡帳中人,千古波沉臺上瓦。獨破秦師無一人,親將隆準放鴻門,英雄絕世無等倫。牧羊之子一豎耳,誰遣黃袍擁在身,一為放弒蒙惡名。總有奇勛不可贖,黃須判吏持大獄。噫嗟嗟,每當讀史為三覆。
姑射真人自少群,要親高節許交君。一臺二妙逢清賞,甘遜佳名得致榮。江頭盡醉似泥何,管領仙姿酒醟多。煙艇兩三橫岸處,惜花佇立想凌波。
金風初度井梧枝,正是懷人病起遲。兩地離愁懸一鏡,九秋新恨上雙眉。久虛詠雪聯芳句,每憶挑燈共課時。塞雁已歸書未達,江城寒月照相思。
采石磯頭夜泊船,感時懷古思逌然。代回大歷詩應少,天入南陲月自圓。猶有妖氛橫隴蜀,更堪胡塵落幽燕。騎鯨一去非關醉,千載還誰辨謫仙。
功夫費盡漫窮年,病入膏肓不可鐫。寄語雪溪王處士,恐君猶是管窺天。
秋半飛云西馳,中冬過此題詩。九十時光峽水,飛來寺下躕踟。
夜半上元新月缺,碧桃秾芳渾如雪。燈火闌珊懶細看,早與情愛相告別。
好春早有名山約,稔歲偏宜托缽僧。自買草鞋來海岳,遍將米價問廬陵。蓮塘舊社歸難得,桂嶺孤峰到未能。多謝同參屢招隱,蹉跎深愧久要朋。
青袍何事滯蒿萊,雨世談經有俊才。手托驪珠堪自惜,篋攜龍劍待誰開。游蹤暫瑣崧臺月,客路先探庾嶺梅。東閣至今猶薦士,明堂三禮待新裁。
奉義至江漢,始知楚塞長。南關繞桐柏,西岳出魯陽。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悲風撓重林,云霞肅川漲。歲晏君如何,零淚沾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聞苦寒奏,再使艷歌傷。
百雉沿山麓,穿城導眾流。金湯寧恃險,搖落早知秋。拔木風逾勁,翻盆雨未休。小民虞及溺,難自聽沉浮。
江漢月輝輝,孤舟一夜歸。白沙魚聚火,清露客沾衣。櫓約寒湖響,鷗聯宿雁飛。人間成底夢,吾獨轉忘機。
毿毿西苑柳,拂水最多絲。歲歲嬉春節,風流不自持。無人猶獨舞,有客正相思。欲折長條寄,天涯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