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 其十 陵霜之華
陵霜之華,我心憂嗟。陰之勝矣,而陽不加。坱軋陶鈞,乃帝乃神。乃舒乃屯,烈烈嚴秋。熙熙陽春,職生有倫。今華發非其辰,辰屬東方之仁。遐想三五,黃帝登云。堯年百馀,二儀分位。六氣不渝,二景如璧,五星如珠。陵霜之華兮,何不妄敷。
陵霜之華,我心憂嗟。陰之勝矣,而陽不加。坱軋陶鈞,乃帝乃神。乃舒乃屯,烈烈嚴秋。熙熙陽春,職生有倫。今華發非其辰,辰屬東方之仁。遐想三五,黃帝登云。堯年百馀,二儀分位。六氣不渝,二景如璧,五星如珠。陵霜之華兮,何不妄敷。
準擬新涼共酒巵,溪山到處少清詩。
何年結社得如此,比日登樓已可知。
制邑且分蓮幕去,鳴琴應負錦囊隨。
鵝湖石井青楓峽,又近淵明把菊時。
再世論交意已親,會逢還在葛谿濱。
同流要是涇隨渭,絕俗何殊玉與珉。
落珮倒冠誰避地,垂紳搢笏自知津。
下言只有長相憶,乳燕鳴鳩又晚春。
邂逅薰風醉酒壺,秋聲俄已到菰蒲。
扁舟西笑游鐘阜,攟載東還入鏡湖。
尚友更思狂客不,愛閑時過放翁無。
壯心老矣詩情在,滿眼云山道轉孤。
分明共學要工夫,欲話離情一句無。
肯把閑愁消日月,從教身世老江湖。
晴云野岫明霜樹,寒日平川濕露蕪。
去去杜門思益友,只今搔首更踟躕。
句句芳華字字香,章泉巨擘意深長。
為渠力挽抉云漢,與眾爭光掃粃糠。
每以成章能膾炙,孰于行卷敢權量。
南池自是風流地,波撼水村荷氣涼。
霜風歲暮正深幽,喜見才華譽甚休。
古者重交多管鮑,今之能賦少應劉。
枯榮到底俱塵網,起滅由來付海漚。
撥盡寒爐既相覓,恨無肥馬共輕裘。
雅懷何地不為春,弭節臨川亦載欣。
萬事悠悠俱昨夢,一身落落掩前聞。
山焚玉石何難辨,水雜淄澠未易分。
喜見故家新筑就,試看靈谷賦煙云。
雖只霜濃春自濃,野梅無處不為容。
半依古渡迷芳草,獨與荒山對老松。
綽約花房宜戲蝶,崔嵬枝干若游龍。
角巾一幅支筇久,不覺煙中有寺鐘。
窗靜明燈看木樨,秋聲吹雨欲凄凄。
余涼倍覺花撩亂,盡夜尤宜葉整齊。
瓶浸冷香書案小,座圍幽艷屋山低。
從容茶果歸來處,橋踏澗云迷斷蹊。
文獻相傳有父兄,山堂留得是詩情。
果回富艷歸清遠,盡掃虛驕入正平。
保社祇今難可繼,贈言如昔信堪驚。
漢陽歷歷晴川樹,鸚鵡洲前黃鶴鳴。
太半交清曾著句,獨余師道更銘碑。
海山磅礴知何處,人物聯翩信一時。
以似詩書端可尚,允懷今古不堪悲。
百年所種皆先德,宰木云庵過者思。
從來人物數江西,地占廬陵盛一時。
細說交游皆我敬,豈期邂逅得君知。
金堂玉室欣同集,鴈塔龍頭合共期。
文采珊瑚才器遠,老懷風味為哦詩。
山人常抱白云眠,夢想云林竹樹邊。
恨不一杯同卜夜,情知七字獨吟天。
由來里社無非舊,細數交游有是賢。
茗事肯隨人共煮,樵漁真足豁憂煎。
看了三山白鷺洲,歸來難老更何愁。
弟兄舊隠家風在,子侄世科官業修。
魚計亭深云塢口,青氈堂迥水塘頭。
何時容我陪情話,華發清樽事事幽。
寒食同為異鄉客,欲尋杯酒話花時。
豈無它可傾三盞,那有閑能把一枝。
袞袞市朝徒勢隔,荒荒湖海付心知。
牡丹天氣金箋在,華發居頭且送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