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食有感二首 其二
我老雖無家,其實如客耳。
食至舉匕箸,飽則舍而起。
廚人有勤惰,我豈形慍喜。
園畦摘青蔬,地碓舂赤米。
勞人固已多,坐享顙常泚。
作詩本自規,亦以告閭里。
我老雖無家,其實如客耳。
食至舉匕箸,飽則舍而起。
廚人有勤惰,我豈形慍喜。
園畦摘青蔬,地碓舂赤米。
勞人固已多,坐享顙常泚。
作詩本自規,亦以告閭里。
我年老雖沒有家,其實就像個過客。食物端來拿起碗筷,吃飽就放下起身。廚師有勤快有懶惰,我怎會表現出喜怒。從菜園里采摘青菜,用石碓舂出紅米。勞作的人已經很多,我坐享其成額頭常流汗。寫詩本是自我告誡,也用來告知鄉里人。
匕箸:羹匙和筷子。
慍喜:惱怒和喜悅。
園畦:菜園。
地碓:舂米的石碓。
顙常泚:額頭常常流汗,形容內心不安。
規:告誡、勸誡。
閭里:鄉里。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年老可能處于漂泊無家的狀態,目睹他人辛勤勞作而自己坐享其成,由此觸發內心感慨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自我反省和勸誡他人,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詩人的道德操守和社會責任感。
長安近兮我所思,決壯猷兮日孜孜。龍有翼兮鳳有文,驥悲嗚兮思其群。世路隘兮誰當辟,撫長劍兮凌青云。
曉色涵幽水,穿橋入柳叢。旋生旋寂滅,漸遠漸溟濛。念念翻為夢,時時幻作空。秋陰猶未散,回首背西風。
秋來二笑再芬芳,紫笑何如白笑強。只有此花偷不得,無人知處忽然香。
圣境不可到,魂游記渺綿。花藏竹林院,蓮號貝多編。龍鳥如人禮,山河繞法筵。秪應身本幻,此卻是真緣。
孤帆向江漢,四野息風塵。忽見滿山雪,因之懷故人。滄波遙注海,凍樹暗藏春。他日重來處,桑麻雨露新。
不到西山久,空門閉綠苔。喜從燈下語,疑是夢中來。舊雨三年別,新詩五夜裁。老僧新釀熟,對客一尊開。
葛巾芒屨坐題詩,只欠江邊一釣絲。藥檢舊囊書欲遍,夢回春枕事多遺。人情更與新年別,草色寧知要路私。獨在卷簾深處望,西山無數雨晴時。
吾生十五無他嗜,只愛蘭臺令史書。忽遇江南吳祭酒,梅花雪里學詩初。
憶長安,六月時,風臺水榭逶迤。朱果雕籠香透,分明紫禁寒隨。塵驚九衢客散,赭珂滴瀝青驪。
天寶年中日正遲,沈香亭上看花時。梨園一曲新翻譜,白發宮中總不知。
平章風月信多能,佳趣秋來分外增。鹓鷺行中無夢到,鳳凰臺上有詩登。梅窗點易研溪露,棐幾耽書費剡藤。已覺胸襟忘物我,蕭然渾似了禪僧。
春陰連日竟何如,逐婦應憐拙勃姑。習習晚風來更急,欲吹時雨助虛枯。一聲何處叫提壺,楊柳陰中駐犢車。笑語誰家騃兒女,浣沙溪上數游魚。溪流滟滟草凄凄,春日農郊麥穗齊。捲地東風還作惡,片云隨馬渡溪低。拍溪春水鴨頭青,溪上哦詩醉眼醒。不見梅花寒蘸影,野桃山杏自娉婷。三日春霖發土毛,道傍芳草半人高。馬頭問是棠梨市,一片梨花映小桃。野鳥關關督駕犁,及時新雨土膏肥。知君有意農夫勸,故故穿林傍馬飛。草滿池塘水滿川,雨馀溪溜正濺濺。黃梅恰在山多處,披霧時看一握天。山下溪邊阿母家,春雷初過茗生芽。馬頭睡思濃無那,一椀何妨泛乳花。一夜西風作曉晴,紛然花草斗欣榮。蒼松巧與夭桃并,漫使詩人意不平。春云漠漠雨纖纖,花柳叢邊見酒簾。心為惜春無處著,可堪啼鳥更般添。曉光晴影正曈昽,轉眼還驚日過中。芳草岸頭人渡水,洛陽影里鳥呼風。草色青青入燒痕,登臨何處暗銷魂。應憐野老無拘縛,種竹栽花教子孫。欲識吾君圣與仁,澤流寰海眾熙春。兩淮饑饉方移粟,六轡馳驅不憚勤。日遲風細午陰微,柳外青驄去若飛。過得水村聞笑語,幾家扶得醉人歸。庭閒人靜鳥窺簾,坐對文書亦倦拈。春旱正須三尺雨,江湖寧放老蛟潛。帶雨酴醾不自持,短垣高榭倚斜枝。野人莫覓丹青手,摹寫春容一絕詩。下馬郵亭忽喟然,數間茅屋起孤煙。山花狼籍馀無幾,斷送歸心起杜鵑。怪石形模老牯同,漫將名字責農功。得來正與齊田類,誰敢言耕望歲豐。灊皖歸來麥已秋,相從時說白云游。八年不踐同安境,夢里山溪記舊由。光風習習日暉暉,墮絮飛紅積漸稀。芍藥酴醾看正好,一尊能共送春歸。
南蕩東陂水漸多,陌頭車馬斷經過。鐘山未放朝云散,奈此黃梅細雨何。
談笑青云激壯懷,決科射策尚徘徊。超超麾電鞭霆手,落落昂霄聳壑材。檐雨青燈官舍酒,鄉心明月故園梅。快哉此去魁多士,萬里驊騮道路開。
山人坐樹陰,樹轉月當午。江市夜猶喧,笙歌雜砧杵。寒蛩亦何情,唧唧如共語。前聲稍悲悽,后聲轉哀苦。人心汝莫知,汝語人莫取。萬類各有私,悲歡豈同趣。茫茫元化中,同一風氣使。何如悟天真,隨分樂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