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人同川藥隱
小墅離村遠,門當水竹開。芷蒲皆藥草,云鳥盡詩材。春雨躬耕去,斜陽訪病回。花藏溪上路,只許酒船來。
小墅離村遠,門當水竹開。芷蒲皆藥草,云鳥盡詩材。春雨躬耕去,斜陽訪病回。花藏溪上路,只許酒船來。
湖山饒邃處,曾省牧之游。
雁落葑田闊,船過菱渚秋。
野煙昏古寺,波影動危樓。
到日尋題墨,猶應舊壁留。
馬上逢丹杏,芳條拂眼過。
可憐荒徑少,不道故園多。
艷萼黏紅蠟,僊葩縐薄羅。
客心知易感,路遠奈愁何。
秭雉已先嘷,卉木萼漸歇。
俯檻弄條枚,因心悟生滅。
上人本高胄,季父踐清列。
而能厭紛華,樂彼方外說。
帝懷永圖,治古是憲。四方守臣,惟屏惟翰。
在昔艱難,弗惠訓典。跨都連城,高牙以建。
有土有民,肆乃征繕。以息以容,終焉叛渙。
凡今帥臣,狃厥聞見。匪革亂原,曷清多難。
劈竹兩分張,情知無合理。
織作雙紋簟,依然淚花紫。
淚花雖復合,疑岫幾千里。
欲識舜娥悲,無窮似湘水。
松竹暗山門,颼飗給青吹。
傳聞宋高祖,舊宅為茲寺。
地以黑龍升,經因白馬至。
何必問興亡,山川應可記。
密雪已迎臘,隨風來拂巾。
偏知寒夜屋,不管醉歸人。
暗積空庭合,偷裝眾樹新。
沃田將望歲,壓癘且忘貧。
薄厚曾無意,飄揚似有因。
既能先覆物,乃見未饒春。
作陣從天落,何功得地均。
暫欣供一賞,惜逐馬蹄塵。
夜發曉未止,獨行淮水西。
明知寒草露,暗濕瘦驄蹄。
半滅竹林火,數聞茅屋雞。
秋天畏殘暑,不為月光迷。
昔愛伊與洛,今逢苕與霅。
南郭復西城,曉色明于甲。
塵纓庶可濯,白鳥誰來狎。
落日潭上歸,魚歌自相答。
微風起船尾,雨氣生日腳。
不愁春路泥,正泛春波樂。
順去疾鳥飛,問程殊我度。
才名留守家,更入尚書幙。
不出只愁感,出游將自寬。貴賤依儔匹,心復殊不歡。
漸老情易厭,欲之意先闌。卻還見兒女,不語鼻辛酸。
去年與母出,學母施朱丹。今母歸下泉,垢面衣少完。
念爾各尚幼,藏淚不忍看。推燈向壁臥,肺腑百憂攢。
寶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將臨戎行。二年孟春果來寇,高奴城下皆氐羌。
五原偏師急赴敵,晝夜不息趨戰場。馬煩人怠當勁虜,雖持利器安得強。
二師覆敗乃自取,豈是廊廟謀不臧。朝廷又選益經略,三幙賢俊務所長。
或取李悝備邊策,或欲五道出朔方。仲夏科民挾弓矢,季冬括馿赍道糧。
官軍未進復犯塞,搴旗殺將何倡狂。遂令士卒愈沮氣,欲使乘障膽不張。
我愿助畫跡且遠,側身西望空凄涼。庶幾一言可裨益,臨風欲寄鳥翼翔。
所宜畜銳保城壁,轉饋先在通行商。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奪攘。
譬如蚊虻噆膚體,實于肌血無大傷。此言雖小可喻遠,幸公采用不我忘。
誠知公慮若裴度,圣上聽用同憲皇。當時豈不歷歲月,猶且眾鎮未陸梁。
況今鷹犬乏雄勇,便擬馳騁徒蒼惶。且緩須時勵犀卒,終期拉朽功莫當。
啄木欲除蠹,蠹去樹亦撓。
何須食微蟲,爾腹豈不飽。
天下本無事,自為庸人擾。
君實知古深,終慙用傾巧。
古寺帶修岡,青蔥萬竿玉。
春梢長舊林,夏雨濕新綠。
幽禽嘯呼雜,晚照陰晴續。
解帶欲忘歸,壺觴歡自足。
公言牡丹盛,未覩古人詩。
品眾自爭貴,葉多方見奇。
名因他姓著,色為別根移。
華發我何感,洛陽年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