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冠谷口招鄭鄠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云。
門徑稀人跡,簷峰下鹿群。
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云。
門徑稀人跡,簷峰下鹿群。
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我到谷口來拜訪你,空蕩的書齋卻沒見到你。山澗的花在暮雨中如火焰般艷麗,潭邊的樹在春云下顯得溫暖。門前小徑很少有人走過,屋檐外山峰下鹿群在活動。你的衣裳和枕席,都籠罩著山間碧色的云氣。
谷口:地名,在今陜西涇陽縣西北,唐代隱士鄭鄂居處。
然:同“燃”,形容花在暮雨中紅得像燃燒。
氛氳:云氣濃郁的樣子。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唐代文人之間常有相互招隱、邀約的風氣。詩人前往谷口拜訪友人鄭鄠未遇,便寫下此詩,可能是想借此詩邀請鄭鄠出山或表達對其山居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招友人,通過描繪谷口清幽之景,展現了山居生活的美好。其特點是寫景如畫,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體現了唐代山水詩的特色。
行人結束出門去,幾時更踏門前路。
憶昔君初納采時,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
不如逐君征戰死
湘東行人長嘆息,十年離家歸未得。
弊裘羸馬苦難行,龍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古釵墮井無顏色,百尺泥中今復得。
鳳凰宛轉有古儀,蘭膏已盡股半折,雕文刻樣無年月。
雖離井底入匣中
章華宮中九月時,桂花半落紅橘垂。
江頭騎火照輦道,千門萬戶開相當,燭籠左右列成行。
下輦更衣入洞房,玉酒湛湛盈華觴,絲竹次第鳴中堂。
巴姬起舞向君王。
薄命婦,良家子,
無事從軍去萬里。
漢家天子平四夷,
與君一日為夫婦,
千年萬歲亦相守。
君愛龍城征戰功,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
宮中玉漏下三刻,街官閭吏相傳呼,當前十里惟空衢。
白麻詔下移相印
鴨鴨,觜唼唼。
青蒲生,春水狹。
蕩漾木蘭船,
吳門向西流水長,水長柳暗煙茫茫。
行人送客各惆悵,行人告我掛帆去,此去何時返故鄉。
殷勤振衣兩相囑,行人行處求知親,送君去去徒酸辛。
上客不用顧金羈,主人有酒君莫違。
請君看取園中花,人人齊醉起舞時,誰覺翻衣與倒幘。
明朝花盡人已去
西山作宮潮滿池,
宮鳥曉鳴茱萸枝。
吳姬采蓮自唱曲,
君王昨夜舟中宿。
水上山沉沉,征途復繞林。
途荒人行少,馬跡猶可尋。
雪中獨立樹,海口失侶禽。
離憂如長線,千里縈我心。
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草。
車前齊唱薤露歌,千金立碑高百尺,終作誰家柱下石。
山頭松柏半無主,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
彈箏峽東有胡塵,天子擇日拜將軍。
蓬萊殿前賜六纛,戰車彭彭旌旗動,三十六軍齊上隴。
隴頭戰勝夜亦行,邊人親戚曾戰沒,今逐官軍收舊骨。
磧西行見萬里空
征人遙遙出古城,雙輪齊動駟馬鳴。
山川無處不歸路,驚麏游兔在我傍,獨唱鄉歌對僮仆。
君家大宅鳳城隅,門前舊轍久已平,無由復得君消息。
華屋重翠幄,綺席雕象床。
遠漏微更疏,薄衾中夜涼。
爐氣暗裴徊,寒燈背斜光。
妍姿結宵態,寢臂幽夢長。
宛轉復宛轉,憶君更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