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韓城三首 其三
讀易初無說,言詩既有功。客游千里異,心事一尊同。藥裹難休老,經函可御窮。江淮足知遇,耆舊憶徐公。
讀易初無說,言詩既有功。客游千里異,心事一尊同。藥裹難休老,經函可御窮。江淮足知遇,耆舊憶徐公。
拋卻金針過石臺,
群花歷亂桂花開。
一年好景難辜負,
幾度躊躇去復來。
希聲未易合,皇華眾方笑。
與子東西人,相逢偶同調。
億年寄神解,萬里在心照。
此間豈容言,吾得安蓬藋。
煌煌千金珠,舉世矜賞好。
安知緯蕭翁,棄置久高蹈。
盛論山水趣,局促恨未到。
江湖且相望,送子一長嘯。
時雨如膏沐,
能添竹樹鮮。
石橋分野望,
云日澹川煙。
僧笠歸花外,
漁舟系柳邊。
村村逐芒種,
播谷滿菑田。
何年沉鐵網,海底得枝枝。
以此為鉤好,偏于掛鏡宜。
親勞如意擊,重向玉臺貽。
才愧徐陵甚,難為架筆時。
分來烽火柏,持作筆床先。
小架宜斑管,長書得錦箋。
歸憑纖手潤,益使大紅鮮。
未有瓊瑤報,殷勤奏短篇。
香幣遙從曉殿頒,
小臣承命謁橋山。
千年王氣蟠龍虎,
五夜祠官擁佩環。
草木潤回新雨后,
壇壝高出亂云間。
禮成正及曈昽曙,
攜得天風兩袖還。
閒多便可賦詩健,
客少應能減酒豪。
風雨六橋入圖畫,
此身可并南山高。
上告皇天兮可以行乎。
芳訊初傳嶺上梅,落帆又向郁孤臺。渚清沙白雙流合,日麗風酣入境開。巒翠空同新著雨,灘聲惶恐舊聞雷。計程眴歷三千里,多少云山過眼來。
形勢從來說虎頭,登臨易動古今愁。盧譚霸業懷陳跡,閩粵巖畺控此州。戡亂奇勛高一代,效忠大節并千秋。幸逢四海烽煙息,誰念遐方伏莽留。
朋簪差喜聚天涯。臘去春回感歲華。高叟文章開講席,蘇翁父子擅名家。鷓鴣詞唱鄉心切,蝴蝶圖成客夢賒。最是恬園觴詠盛,昨宵羯鼓為催花。
漫與坡仙踵后塵,此邦攬勝往來頻。山中自古有明月,郭外至今無逸民。榕倚荒祠空閱歲,蘭尋絕巘遠藏春。窮經更向皇初溯,可有奇蹤贛巨人。
公溥思親疏,
文輿作伴歸。
幾年同絳帳,
到日兩萊衣。
日決冥冥翼,
心懸獵獵旂。
樊籠有羈鳥,
爭得羨群飛。
菊湖之上菊坡亭
西望羅浮萬仞青
到處事功唐李泌
暮年風節漢嚴陵
清切分天派,
馨香出月宮。
羊城初白發,
蓮幕兩春風。
外計方將上,
南圖又欲東。
我來猶未晚,
幾度笑談同。
曉枕啼鶯,剛夢到、謝家庭院。聽簾低,歌塵一縷,鈿簫低喚。鈴索語通香篆細,秋千影隔東風軟。正緗桃、花底教鸚哥,春愁淺。
蕭郎鬢,年年換,真珠字,題都遍。恁新詞琢就,相思難遣。懷里綠筠重淚疊,奩中紅豆團圞懺。又鯉魚、風信到江南,傳箋慣。
青山夭矯如渴龍,
墮地直走河流東。
岸崩谷應氣猶怒,
其下必有黿鼉宮。
舟人估客盡回首,
篙師舵手俱神工。
人言大險亦大勝,
如此江山須畫中。
宣尼南游鬼物出,
伯禹東導神靈通。
天地何心世多故,
劉項曹呂皆豪雄。
圣皇恃德不恃險,
萬里衽席歌同風。
我來其間正初夏,
片帆遙映斜陽紅。
風幡前麾影接岸,
水檻下視波連空。
肩輿十里據高坐,
始信靜處觀無窮。
遠山愁黛碧,橫波慢臉明,膩香紅玉茜羅輕。深院晚堂人靜,理銀箏。
鬢動行云影,裙遮點屐聲,嬌羞愛問曲中名。楊柳杏花時節,幾多情。
鐘殘漏盡五更天,
綺閣吟詩尚未眠。
一陣暗香風送到,
梅花窗外雨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