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豳詩
我讀豳風七月篇,圣賢事事在陳編。
豈惟王業方興日,要是淳風未散前。
屈宋遺音今尚絕,咸韶古奏更誰傳。
吾曹所學非章句,白發青燈一泫然。
我讀豳風七月篇,圣賢事事在陳編。
豈惟王業方興日,要是淳風未散前。
屈宋遺音今尚絕,咸韶古奏更誰傳。
吾曹所學非章句,白發青燈一泫然。
我閱讀《詩經·豳風·七月》這一篇章,圣賢的事跡都記載在古籍之中。不僅是在王業剛剛興起的日子,更重要的是淳樸風氣還未消散之前。屈原、宋玉的遺音到如今已然斷絕,《咸》《韶》這樣的古樂又有誰能傳承。我們所學并非是拘泥于章句,面對白發青燈不禁潸然淚下。
豳風七月篇:指《詩經·豳風·七月》,這是一首描寫西周時期農民生活的農事詩。
陳編:指古籍、舊書。
王業方興日:指周朝王業剛剛興起的時候。
淳風:淳樸的風氣。
屈宋:指屈原和宋玉,他們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詩人。
咸韶:《咸》《韶》,傳說中的古樂名。
章句:指對古書章節句讀的解釋,這里指拘泥于文字的解釋。
泫然:流淚的樣子。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所處時代社會風氣浮躁,人們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詩人有感于此,通過閱讀《豳風·七月》等古籍,引發了對古代圣賢之道和淳樸風氣的向往,從而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古代文化傳統的尊崇和對其傳承現狀的憂慮。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抒懷。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詩人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關注,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思想深度。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彩云易散琉璃脆。念往事、心將碎。只合人間十三歲。百花開盡,丁香獨自。結恨春風里。 小園幽檻經行地。恨春草佳名謾拋棄。簇蝶羅裙休將施,香殘燭燼,微風觸幔,仿佛嬌顰是。
飛鳶在天,斷云滿江。 江上依依,遠風白楊。 綠樹凝盼,落霞窺人。 高懷厭世,雄心汰襟。 煙塵四塞,日有回光。 豪氣蕩天,轉則倘佯。 乾坤有身,星霜風雨。 忼慷商歌,何如易水。 春風絕江,歸雁聲哀。 勉強張目,眺予登臺。 環峰入云,沉影東流。 河西豹子,至今善謳。 嘒嘒彼小星,烈日西沉。 能欺扶桑,不欺東溟。 烈日西逝,江聲東還。 雙鬢蕭疏,憂心中寒。 綠竹琳瑯,清溪漣漪。 丈夫多暇,但有酒杯。 故人滿眼,膾鯉釀粳。 與君為樂,不必多言。 徂日雖邁,詰朝不磨。 月駛星流,秉燭奈何。 簡須屨草,帶索皓吟。 青山在戶,不厭吾貧。 焚車縱驥,逍遙德園。 嗚嗚流水,邈邈瀼門。 宛彼白駒,茫茫春草。 搖搖幰轂,有爾長道。 寂寞空山,浩渺煙霞。 道不行兮,海有浮槎。 載歌載笑,聊以塞口。 仙人王喬,則余之友。
功名豈足為,不見叢蕙與蘩蕭?擷芳秋亦萎,薙惡春還高 。 智囊有倉卒,造化無童旄。 男兒筋骨盡富貴,圣賢黧黑夸巧勞。 南過錦帆涇,北泛五湖舟。 高城霜白要離冢,廓門宵擁鴟夷濤。 陶朱千金委黃土,穀城三略齊蓬蒿。 英雄苦恨歲不足,年華飄墜心期遙。 惜陰視日但有老,何不酌酒盈簟瓢。 黃鵠摩天極高飛,千年一還思故閭。 乍聞笙歌訝子晉,或撫城郭嗟令威。 未知神仙是與非,但見悲鳴入云衢。 人生不稱意,炊金饌玉歸蒿萊。 仙夫亦自恨離別,賤妾何況孤房棲。 不見東家檐下鵲,朝出暮雙歸。 比翼棲朱戶,交唇餉紫泥。 春出無彈射,秋返偕參差。 苜蓿二庭月,茱萸萬里書。 寧可歸君號鴟夷,莫遂化作杜鵑啼。
塞行如滔水,溟濛不見陽。 白霿護沉日,暗淡諸峰翔。 旗龍何棧崟,盤山望逶迤。 西顧明月竅,東睞景忠廬。 邊風何浩浩,翔氣饒云悲。 杯酒慷以慨,壯游良不虛。 欲請班翟輸,為我作輕輿。 左載王子喬,側坐嬙西施。 洞軾箸寬壺,一壺千石余。 據專坐清琴,悲笳節彈棋。 日觀孤竹巔,夕月清海湄。 鴻濛太荒中,與君逮歡虞。
當時休夏五峰陰,梵起潭龍似笛吟。 彼岸南云千頃雪,下方落日萬池金。 竹含月影冥幽寺,杏吐霞光欻故林。 爾踏曹溪得歸路,二銖傳衲定中深。
椒寢開天始,蘭膏就日逢。 誰令乘彩鳳,不復據蒼龍。 月暗離宮瓦,霜寒隧道鐘。 天長陵樹近,鵲駕幾時重。
君自入關將,如何身不王。 笑談秦失鹿,去住楚亡羊。 白璧誰先碎,黃河空復長。 當時絕甬道,老大畏鷹揚。
之子南方去,環聲過霅溪。 桃花春自睹,藥草雨遍齊。 法座高秦望,迦音滿會稽。 何時開六葉,一為止兒啼。
金風積朔邊,俠骨纻祁連。 霜重雕弓健,沙明畫纛鮮。 車馳九折坂,笳亂獨流泉。 手挾焉耆返,嫖姚正少年。
報國惟四體,援枹即九原。 洗兵星海色,漂杵月支痕。 圣主如信目,孤臣甘喪元。 玉關誰望入,但愿少流言。
庭前柏樹子,不是祖師心。 莫執一時見,便忘千古音。
查渡湖南涉路歧,云門不惜兩莖眉。 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春到梅邊,瑞光浮動香山里。云端微見老人屋,嘹亮歡聲起。滟滟尊浮綠蟻。對紅妝、高歌盡醉。彩衣錯落,玉樹瓏*,人生難比。谷口家聲,戶庭藹藹傳詩禮。天教余慶屬伊人,爭看南山梓。那羨東風桃李。向蟾宮、早攀仙桂。恁時須記,老子婆娑,一杯千歲。
閶闔千門萬戶開,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