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秋歸自皖上偕羅季作省先考妣墓口占 其一
先子當年欲學仙,令威歸去已多年。橙黃橘綠山陰道,墳在梅花千樹邊。
先子當年欲學仙,令威歸去已多年。橙黃橘綠山陰道,墳在梅花千樹邊。
才色相憐。難偶當年。屢逢迎、幾許纏綿意,記秋千架底,摴蒲局上,祓禊池邊。
收貯一春幽恨,細書遍、砑綾箋。算蓬山、未抵屏山遠,奈碧云易合,彩霞深閉,明月先圓。
閉門只是愛深山,夢里家鄉夜夜還。
士學西山羞不死,民非洛邑敢居頑。
羈棲塵市依人老,檢點詩書匝月閒。
究竟此身無處著,每因散步到禪關。
弓弓蘭屜,得得蓮趺,妝成徐下朱樓。瞥見生人,回身悄掩雙鉤。踏青鳳鞋新換,倩誰扶、紅板橋頭。嬌一蹴看,秋千欲上,斜飐含羞。
猶記吳宮舊事,算空廊絕響,艷跡都休。金縷提來,香階劃襪應愁。余音不聞花外,試偷量、苔印痕留。簾幕靜,聽裙邊點拍,剛按梁州。
記室賦因皇甫重,
彥和名藉沈公成。
爭如管子才難及,
頓使前賢畏后生。
秋風起兮草木黃,燕子歸兮雁南翔。
芙蓉落兮桂子芳,懷古人兮不能忘。
橫汾之歌何壯哉,俯仰千古真雄材。
寶鼎出兮祠后土,性好奇兮志用武。
嗟太荒兮安足數,五谷熟兮衣裳完。
秋風秋風兮,毋使吾民饑且寒。
遺虜游魂豈足憂,漢家方運幄中籌。
天開地辟逢千載,雷動風行遍九州。
刁斗令嚴青海夜,旌旗色照鐵關秋。
功名自是英豪事,不用君王萬戶侯。
一方一所,叢林保社。
或廢或興,截鐵斬釘。
推倒嘉州大像,扶起迦葉師兄,管取曹源一派清。
九鼎親將赤手扶,
漢家宗祐啟東都。
中興帝業由天定,
何藉彊華赤伏符。
野船渡樵客,來往平波中。
縱橫清飆吹,旦暮歸期同。
蘋光惹衣白,蓮影涵薪紅。
吾當請封爾,直作鏡湖公。
帝城元夕物華新,朔氣無端布玉茵。天上不教燈寂莫,梅花忽放塞垣春。
東風半月度遼濱,柳線依依欲近人。獨喜星橋今夜看,雪光寒照玉輪春。
從今后,春去不須留。都付與東流。
風回絮卷花堆砌,鶯啼人醒月當樓。
最難堪,三月盡,五更頭。
但聽著曲兒心又悶。但對著、酒兒身又困。
常只是,靠香篝。
病中也要尋排遣,閑時卻又記漫柔。
細思量,全不是,為春愁。
碧空一片水云飛,
竹里人家午唱雞。
江路雨晴芳草潤,
杖藜行遍水東西。
荊州拜識記猶新,遽爾頓成隔世人。一瓣心香留手澤,藝風千古足榮身。
月隱高城烏夜啼,那堪風雪憶街西。咚咚臘鼓又催歲,杯酒何從酹墓堤。
銀簧雁柱香檀撥。鏤板三聲催細抹。舞腰輕怯絳裙長,羞按筑球花十八。
東城柳岸匆匆發。畫舫一篙煙水闊。可憐單枕欲眠時,還見尊前前夜月。
河東后裔五作相,文安代興美寅亮。華岳鐘靈毓大賢,董鹺復爾臨湖上。
經文緯武莫與倫,雙鹿夾轂豹為茵。畫戟半籠紅玳瑁,花槽都束翠麒麟。
緇衣之宜雅好士,案牘余間訂經史。賞心豈肯涉點塵,促膝時聞疏奧旨。
廨西新辟亭三楹,翛翛竹色攢空青。壽母板輿御春日,至樂何減登蓬瀛。
公為天子東南鎮,十七郡人賴憂軫。行將丹詔入黃扉,指揮庶績皆平允。
湖涯賤子舊生徒,十年枯坐據槁梧。蠡瓢耐可探玉海,蓬心猶許對冰壺。
此中真意世莫識,惟有香風吹赤舄。大廈帡幪構萬間,懷恩不獨平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