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四首 其二
唐虞千載仰巍巍,太息儒生每背馳。
經未盡亡君更考,古無不死我何悲。
釣耕本是求賢地,宵旰今逢愿治時。
寄謝公卿各努力,為吾君筑太平基。
唐虞千載仰巍巍,太息儒生每背馳。
經未盡亡君更考,古無不死我何悲。
釣耕本是求賢地,宵旰今逢愿治時。
寄謝公卿各努力,為吾君筑太平基。
千百年來人們都敬仰唐堯虞舜的崇高偉大,可嘆息的是儒生們常常背道而馳。經典并未完全失傳,您還可深入考索,自古以來人都有一死,我又何必悲傷。釣魚耕種之地本是求賢之處,如今正逢君主宵衣旰食、一心求治之時。寄語各位公卿要各自努力,為我們的君主筑牢太平的根基。
唐虞:唐堯與虞舜的并稱,遠古部落聯盟的首領,古史傳說中的圣明君主。
太息:嘆息。
背馳:朝著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行動方向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完全相反。
經:經典著作。
釣耕:釣魚和耕種,相傳姜太公曾垂釣于渭水之濱,舜曾耕于歷山。
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寄謝:傳告,寄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能看出當時詩人所處的時代,君主有求治之心。詩人可能看到社會現狀,希望公卿大臣們能像古代賢才一樣,輔佐君主建立太平盛世,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期望公卿努力輔佐君主實現太平。特點是借古喻今,用唐虞等典故表達對賢君治世的向往。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治理的關注和期望。
屈指計君來,振鐸星三周。一朝解官去,浩浩不可留。食貧三十年,常與青衿游。憐君厲清操,模范追前修。義氣每憤激,背憎來愆尤。六十豈云老,遽爾還山丘。巀彼香爐峰,湞水汩汩流。晴空任嘯傲,偃仰依松楸。
鮮桃郁李烘錦城,白雪幽蘭冷空谷。喧嘩綺靡人所羨,君獨胡為愛清馥。君方少年富文采,早入西清掌書牘。天官宗伯司銓衡,更佐邊神鎮巴蜀。開府同專三品印,退食初架三椽屋。既營楚畹栽碧叢,復對天花詠黃竹。春還國香始吐穎,飛霰尚集風軒曲。丹蕤著粉馀嫩紅,劍葉堆瓊隱新綠。一時芳致正稱妙,更與千載相追逐。魯連節操高摩云,太白豐姿瑩如玉。玉堂學士今太史,壯以詞翰盈篇軸。龍鱗篆籀爭雪鮮,金薤文章共蘭馥。我亦能吟君好事,好買溪藤數千幅。聯篇寫作清風圖,長使虹光貫巖麓。
陰功周邑境,南面固宜然。毋復論民事,神今憚改遷。
廬山踏遍卻歸崧,世事悠悠付老慵。樂近僧居非佞佛,苦無田種強為農。菊花雨似人情冷,梨葉霜如酒力濃。一十五秋河表客,合教節物笑龍鐘。
一更月出海,河漢凈無瀾。今夜景偏勝,此時猶好看。星躔避光采,山氣漾清寒。舉酒便邀賞,莫教清漏殘。
春風深巷舊豪奢,駿馬銀鞍日未斜。朱第空梁曾海燕,白門垂柳自宮鴉。草香輦路銷金粉,花發江城問酒家。君去定尋王謝宅,大帆明月向天涯。
春去楊花,無情有思,閑到窗紗。暮雨急催,峭寒輕透,香屑慵加。小樓孤倚堪嗟,風一剪、云欹鬢斜。燕子飛來,青梅如豆,不奈天涯。
夜久月彌靜,清光宛及人。瓜蔬調野饌,泉石聚閑身。清磬出林小,微霜上葉新。那堪城郭近,明發入紅塵。
多刺鰣魚似,無腥璅?同。三冬乘雪后,一夕滿江中。莫損宜輕網,休驚貴短篷。蓰蓰憐好尾,影過石潭空。
伊誰同歲晚,懷抱向君開。煙雨閟芳信,望君來不來。
憶取生涯愧不言,塵霜著鬢已秋殘。泥爐添炭溫醅冷,疊絮加身抵歲寒。生似鬼,夢如仙。五更遽起點根煙。今人少識高山曲,五十弦唯向古彈。
男兒自有四方志,離別豈能動剛腸。功名未遂身未死,白眼青青頻舉觴。
秋入單衣久客知,桂香月白暫棲遲。芒鞋飽踏霜前路,清籟時吟俗外詩。盡道十年皆磊砢,偶摛一字亦幽奇。世途車斗埋才俊,短劍出門何所之。
幽人昔解綬,草閣賦歸來。嗒爾簾櫳啟,悠然煙霧開。晴光分徑竹,曉色下階苔。不盡東籬意,千巖秋氣回。
捧檄同君出帝城,扁舟南下棹波平。中流過雨增河廣,兩岸鳴蟬送客行。憶李他時云樹意,師韓潮士斗山情。月明瓜步分岐處,二字鄉園為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