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雜賦六首 其四
嶺下晨炊黍,津頭暮系船。
寒潮吞別浦,老木慘蒼煙。
市徙新山步,耕侵古廟壖。
閑人不蓄幘,散發醉江天。
嶺下晨炊黍,津頭暮系船。
寒潮吞別浦,老木慘蒼煙。
市徙新山步,耕侵古廟壖。
閑人不蓄幘,散發醉江天。
清晨在嶺下煮黍飯,傍晚在渡口系好船。寒冷的潮水吞沒了支流,古老的樹木在蒼煙中顯得凄慘。集市遷移到了新的山邊碼頭,耕田都侵占到了古廟的空地。我這閑人不戴頭巾,披散著頭發醉臥在江天之間。
黍:一種糧食作物。
津頭:渡口。
別浦:支流。
山步:山邊的碼頭。
廟壖:廟四周的空地。
幘:頭巾。
此詩為陸游晚年所作。當時南宋政權偏安江南,社會矛盾尖銳。詩人晚年退居山陰,在秋冬交替之際,看到身邊事物的變化,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秋冬之景和身邊事物的變遷,抒發詩人內心感慨。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后期詩作質樸、沉郁的風格。
梧宮冷月,把秋心鎖住,幾重簾幕。寫韻生涯殘本在,肯負文簫舊約。倚竹天寒,牽蘿地悄,翠袖盈盈薄。藍橋斷了,瓊漿那日曾酌。誰憐一曲橫塘,風波來往,不信菱枝弱。喚起湘娥深夜語,彷佛云和響作。鏡仄鸞愁,弦幺鵠怨,別夢迷蒼壑。譜成彤史,璇閨芬烈如昨。
曾見溪頭楊柳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木綿白絮渾相似,向日隨風陣陣斜。春來便喜春光好,人人共道花開早。花開花謝能幾時,白雪紛紛春已老。簸揚何必怨東風,年去年來萬古同。自信若非楊柳質,春來依舊滿枝紅。
三十六灣至蕉溪,九十九曲至橫浦。舟人道此似湘江,削竹青青牽挽苦。
使君詩酒日娛嬉,燕寢新來一段奇。政是夢熊佳節里,釋迦抱送寧馨兒。
繡戶鎖春暉,畫閣飛煙縷。底事朝來暗惱人,葉葉芭蕉雨。衫薄不禁寒,夢覺還無語。小鳥枝頭只管啼,不管人愁緒。
憂河之濁泣清之,每笑周人切見幾。麟史究觀王室亂,異情元不是公非。
老樹陰陰蔭寒淥,石磯苔濕香露沃。毛翁古篆看不真,千載何人覓馀躅。蘆花瑟瑟驚西風,短笛一聲殘照中。
圣寺閑棲睡眼醒,此時何處最幽清?滿窗明月天風靜,玉磬時聞一兩聲。
一去已十載,九夏隔千山。雙珥依然在,如何不得環。白露收荷葉,清明種藕枝。君行方歲暮,那有見蓮時。
浮生知幾何,僅熟一釜羹。那于俯仰間,用此委曲情。自憐無他腸,偶亦得此生。懸知當去客,中有不亡存。但恐宿緣重,每為習氣昏。似聞梅子真,近在吳市門。未能肩拍洪,但欲目擊溫。不敢叩門呼,恐作踰垣奔。且令紹介先,徐以方便論。不學劉更生,黃金鑄上方。不學房次律,身事問潁陽。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獨見神山開,遽餐石髓香。至道尚聽瑩,粗才終蹶張。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苦誓指黃壤,要言刻青瑯。蓬萊在何許,弱水空相望。且當從嵇、阮,聊復數山、王。達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慎勿使形諜,兒童驚夜光。
留情賦詠盡聞人,似得吳姬為執巾。蝶翅稍應容辨色,桃腮無復敢嬌春。似嫌素艷同姑射,著意新妝學太真。栽近華堂歌舞地,未容車馬送纖塵。
鳳婿名蕭史,珠娘號麗華。春風初長合昏花。門駐碧鈿車。佳話玉如意,新妝香辟邪。紅窗蠟燭小侯家。臂系漢宮紗。
一徑直,二周遮。不循舊制,別立生涯。藕絲竅里翻筋斗,麥浪堆中釣得蝦。
流鶯驚起不成棲,入到繁華夢覺時。人面只今何處在,魏公懷舊嫁文姬。碧欄干外繡簾垂,曾識云仙至小時。見我佯羞頻點影,滿頭猶自插花枝。九陌初晴處處春,日高深院斷無人。尊前花下長相見,宋玉東家是舊鄰。
尚書聲譽滿南都,聞道年來興不孤。弄瓦幾時添愛女,蔭官五品羨英雛。量深往日尤能飲,足健前時不用扶。還有水心亭似舊,清香應滿博山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