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卿郎君赴硤石尉
卿家送愛子,愁見灞頭春。
草羨青袍色,花隨黃綬新。
縣西函谷路,城北大陽津。
日暮征鞍去,東郊一片塵。
卿家送愛子,愁見灞頭春。
草羨青袍色,花隨黃綬新。
縣西函谷路,城北大陽津。
日暮征鞍去,東郊一片塵。
你家送愛子遠行,在灞頭的春日里滿是哀愁。青草羨慕他那青袍的顏色,鮮花追隨著他新授的黃綬。縣西是通往函谷關的道路,城北有大陽津渡口。日暮時分他騎著馬離去,東郊揚起一片塵土。
硤石尉:硤石縣的縣尉。硤石,古縣名。
灞頭:即灞上,在今陜西西安東,是古代折柳送別的地方。
青袍:唐代八、九品官員穿青色官服,縣尉品級較低,著青袍。
黃綬:黃色印綬,是低級官員的標志。
函谷路:函谷關的道路,函谷關是古代重要關隘。
大陽津:古渡口名,在今山西平陸縣東。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是張卿郎君要去硤石縣擔任縣尉一職,詩人在灞頭為其送別,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將送別之情融入春日景色描寫中。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常見風格。
爛熳香風引貴游,
高僧移步亦遲留。
可憐殿角長松色,
不得王孫一舉頭。
春半煙深汴水東,
黃金絲軟不勝風。
輕籠行殿迷天子,
拋擲長安似夢中。
蕭蕭風雨建陽溪,
溪畔維舟訪亞齊。
一軸新詩劍潭北,
應笑乘軺青瑣客,
此時無暇聽猿啼。
霓旌引上大羅天,
別領新銜意自憐。
蝴蝶流鶯莫先去,
滿城春色屬群仙。
蓬萊宮闕曉光勻,紅案舁麻降紫宸。
鸞奏八音諧律呂,得侍丹墀官異寵,此身何幸沐恩頻。
洪崖差遣探花來,檢點芳叢飲數杯。深紫濃香三百朵,明朝為我一時開。
九重煙暖折槐芽,自是升平好物華。今日始知春氣味,長安虛過四年花。
探花時節日偏長,恬淡春風稱意忙。每到黃昏醉歸去,纻衣惹得牡丹香。
一為鵝子二連花,
三望青湖四石斜。
惟有嶺湖居第五,
山前卻是宰臣家。
微宦淹留鬢已斑,此心長憶舊林泉。
不因列土封千乘,夜來夢到南臺上,遍看江山勝往年。
江花岸草晚萋萋,公子王孫思合迷。
無主園林饒采伐,
何事斜陽再回首,休愁離別峴山西。
疏竹漏斜暉,庭間陰復遺。
句成苔石茗,吟弄雪窗棋。
沙草泉經澀,林齋客集遲。
西風虛見逼,未擬問京師。
五原人走馬,昨夜到京師。
繡戶新夫婦,河梁生別離。
隴花開不艷,羌笛靜猶悲。
惆悵良哉輔,鏘鏘立鳳池。
寂寞三冬杪,深居業盡拋。
徑松開雪后,砌竹忽僧敲。
茗汲冰銷溜,爐燒鵲去巢。
共談慵僻意,微日下林梢。
退耕逢歉歲,逐貢愧行朝。
道在愁雖淺,吟勞鬢欲凋。
破村虹入井,孤館客投魈。
誰怕秋風起,聽蟬度渭橋。
雛鶴兼留下,單車出柳煙。
三年兩殊考,一日數離筵。
久別湖波綠,相思岳月圓。
翠蘿曾隱處,定恐卻求仙。
誰識在官意,開門樹色間。
尋幽頻宿寺,乞假擬歸山。
半白侵吟鬢,微紅見藥顏。
不知琴月夜,幾客得同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