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寺壁
庵居渾似罷參僧,除卻癡憨百不能。
意倦有時憑曲幾,興來隨處曳枯藤。
云山直去寧須伴,蘚磴高攀不計層。
聞道鼉鳴天欲雨,松門小住看云興。
庵居渾似罷參僧,除卻癡憨百不能。
意倦有時憑曲幾,興來隨處曳枯藤。
云山直去寧須伴,蘚磴高攀不計層。
聞道鼉鳴天欲雨,松門小住看云興。
住在庵中就像不再參禪的僧人,除了癡傻憨直什么都不會。意興倦怠時有時靠著彎曲的茶幾休息,興致來了就隨意拖著枯藤四處游走。直接前往云山哪里需要同伴,攀爬長滿苔蘚的石階也不計層數。聽說鼉龍鳴叫預示天要下雨,就在松門前稍作停留觀看云起。
庵居:居住在庵中。渾似:完全像。罷參僧:不再參禪的僧人。
癡憨:癡傻憨直。
曲幾:彎曲的茶幾。
曳:拖,拉。
蘚磴:長滿苔蘚的石階。
鼉鳴:鼉龍鳴叫,古人認為鼉鳴預示天將雨。
云興:云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遠離塵世、隱居的生活狀態,在寺廟或類似的清幽之地居住,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閑適超脫的生活與心境。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與表達。
龍媒自是不羈才,老困鹽車劇可哀。曾逐佛貍蹈海去,忍教胡騎渡江來。銜枚未覺雄心冷,伏櫪何甘壯志灰。惟愿驪駒能跨灶,馳驅終許到燕臺。
元日昏昏霧塞空,出門咫尺誤西東。人多失足投坑塹,我亦停車泣路窮。欲斬蚩尤開白日,還排閶闔拜重瞳。小臣謾有澄清志,安得扶搖萬里風。
巳聞神劍千年化,空俯靈池十丈寬。泉脈尚通江海潤,龍光曾照斗牛寒。飛梁背負層樓重,老樹根將墮石蟠。一嘯蒼崖回殺氣,未容仙鬼詠悲酸。
百物俱已動,禽聲漸欲藏。上云浮下水,西月喚東陽。白鳥群翻隴,紅蕖靜映江。趨班萬車騎,曳影過梧桑。
一種情懷兩地知,挑燈含笑總成癡。雕梁畫棟游三日,刻骨銘心病一時。暖鴨罷妝初抱枕,寒蟬搔首正刪詩。青春屈指明年近,多少花開在一枝。
風篁嶺前煙翠深,水樂洞中韶濩音。分明一曲無弦調,洗盡人間萬古心。
邀歡成伴直,退食一清尊。畫省更明月,銅駝非故園。竹陰涼露滴,樓影夜烏翻。看爾郎官草,青綾懷主恩。
匪石堅貞誰氏妻,芳魂已逐杜鵑西。千里時懸關塞目,百年空對遠山眉。梳云掠雨饒妝點,泣月悲風嘆粉泥。燕燕鶯鶯疇作侶,忽聞山峽有猿啼。
溪瘦玉聲小,山橫翠色深。
川澤升為雨,霈然周四郊。有水行地中,溉灌亦良勞。勢力固有限,戛哉加分毫。為義分內耳,誰言薄云高。
碧云微斂四山蒼,晚泊孤舟對夕陽。店舍寂寥斜帶水,人家籬落盡栽桑。風煙入望知何處,雞犬相聞自一鄉。正自旅懷眠不得,數聲漁唱起滄浪。
龍蟠虎踞金陵邑,佳麗繁華稱自昔。萬戶笙歌多宴集,況乃更遇燒燈夕。崔侯好客慕三益,繡幕高張展瑤席。邀我三人飲瓊液,三人宦跡久離群。一朝會合交歡忻,我侯好武兼好文。明時仗劍期策勛,華燈照座凝火云。麝蘭杳靄揚清芬,欲歌湛露過夜分。只今四海無兵戈,圣主在上玉燭和。年豐時泰黍稌多,彈絲吹竹宛轉歌。回風舞袖紛婆娑,東君手持金叵羅,如此不樂將如何。
岧峣黃鵠嶺,巋巍構楚材。澄江還畫楯,連城抗鉛階。雕衡朱鳥峙,淵井綠荷開。隱見長沙渚,想望云陽臺。晴霄一仰止,輪奐信美哉。淮南儻好道,日夕化人來。
涉水穿云一徑迂,朱砂峰下訪僧居。鳥鳴蟬噪更幽處,中有人藏萬卷書。老僧元不服朱砂,境靜心灰壽自遐。廬阜招提三百所,只馀折桂與楞伽。藏書閣在已無書,山色依然滿舊居。留得婦人三墨竹,金鐘聲里尚扶疏。
據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諸君共此勞。遙望南山堪散釋,故尋西路一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