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西山至柳姑廟晚歸
倚杖西山麓,褰衣古廟壖。
斷云依釣浦,細雨壓炊煙。
廢學慚詩退,安貧覺氣全。
霜天日易晚,鐘鼓隔城傳。
倚杖西山麓,褰衣古廟壖。
斷云依釣浦,細雨壓炊煙。
廢學慚詩退,安貧覺氣全。
霜天日易晚,鐘鼓隔城傳。
我拄著拐杖漫步在西山腳下,提起衣裳走到古老廟宇的邊緣。幾片殘云依傍著釣魚的水浦,細雨壓低了裊裊的炊煙。荒廢學業讓我慚愧詩歌技藝退步,安于貧困卻感覺精神氣十足。秋霜時節白晝容易變短,鐘鼓聲隔著城池遠遠傳來。
倚杖:拄著拐杖。
褰(qiān)衣:提起衣服。
壖(ruán):古時宮殿外或河邊的空地,這里指廟宇周邊。
釣浦:釣魚的水浦。
廢學:荒廢學業。
氣全:精神氣充足。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處于一種生活閑適卻又有些自我反思的狀態。可能是在閑暇之時漫步西山,觸景生情而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生活平淡,詩人在思考自己的學業和生活狀態。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自身學業和生活的感悟,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借秋景抒發復雜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內心世界和自然質樸的創作風格。
湘西一杯酒,渺渺紅葉換。江東千里云,落落黃犬嘆。
人生七十稀,百里九十半。初期枉車馬,近迺遺札翰。
小遲君不肯,一出我豈憚。雖微辦雞黍,豈乏具薪炭。
古風久不作,我友當力贊。舊詩況瓊玖,觸目屢璀璨。
中馨稱蘭佩,外飾匪玉冠。初年已飛騰,中道翻嘆惋。
恐遺知己羞,遂許獨力斷。于茲樹風聲,何止評月旦。
君如渥洼種,可以羈縶絆。我異淇園姿,猶睎歲時貫。
君乎甚英爽,我也終浪漫。自應殊顯晦,寧復待剖判。
湖山冰玉明,樓閣丹青煥。叩舷或乘舟,曳杖或登岸。
君行定有得,我去何可愞。與想悠然時,卻憶蒼然觀。
前身云水僧,今世山林士。
游方未能遍,行腳方自此。
朝行或官程,夜宿必野寺。
我自幽有期,人言癡了事。
荊溪溪水清無底,下有亂石白齒齒。
東坡先生所卜居,想像神游應不死。
后來高躅嗣者誰,東門孫氏賢塤箎。
不惟文采風流是,釀酒喜客俱似之。
憶昨為官在吳里,三年征逐一日爾。
詩傳活法付乃兄,酒有名方屬吾弟。
當時釀熟曾入唇,大孫絕嘆能逼人。
世間名賢久難辨,顧恐石室來亂真。
遂初自是渠家賦,大孫取以名其住。
我今以是謚君酒,要使交情不忘故。
嗟予老矣百不如,有竹萬個中藏書。
愿從吾徒授此術,歸去傭田親種秫。
出門生憎觸風埃,故邀幽人山中來。
小休危亭帶曲折,未盡高塔當崔嵬。
目營所到豈有極,腳力尚壯不擬回。
舊游久闊空信耳,高處一上何佳哉。
是山百年定誰主,一丘新壤手所開。
淵明自祭豈非達,杜牧作志夫何哀。
如君風流固曠絕,與我論交忘歲月。
異時訪我入此山,扣牛共唱生生別。
十年保我章泉竹,木枕布衾供易粟。
家貧縱爾不自給,且不知榮安取辱。
今年誰令起作官,此路向來非所熟。
示詩往往道離索,又說是邦山水足。
風流文物夙有人,九州共識黃山谷。
細哦海內流傳句,足緩司空城旦讀。
少時已無鞍馬志,老矣豈堪消髀肉。
但令詩與故人期,此外聲名甘碌碌。
亦到溪南否,還能念我不。
梅花今次第,客子政飄浮。
師法真難得,微官盍罷休。
饑寒還累我,寤寐只關憂。
昔我官白下,屢到清江上。
清江眾君子,我友或我丈。
至今過其邦,眷戀若鄉黨。
幾思結廬居,風流共來往。
柰何懷玉山,挽我不我放。
去年五溪歸,泊家長沙國。
長沙今洙泗,不但談賈屈。
梁吳兄弟游,兩周新舊識。
咸能不我鄙,更復成我益。
其余或一見,往往情如昔。
自疑長沙人,宛類清江時。
官期縱卒卒,行計猶遲遲。
出門即風雪,悵此將安之。
然薪旋燒酒,借筆追索詩。
詩成何所屬,興落古湘西。
良由姿不敏,所以須朋友。朋友多得人,不忍相瑕垢。
萬安初經過,渝水重邂逅。君今分教來,我政官曹守。
何期逃虛中,乃值平生舊。蠻山雖云荒,蠻水亦頗秀。
功名漢將余,草木騷人后。春園縱芳歇,夏屋屬陰茂。
官池荷卷舒,野寺泉波驟。追隨方自茲,留落復何有。
合者故慰心,離者頻回首。聊歌五字詩,以侑一杯酒。
故鄉墮渺茫,迺此窮山依。
力業困乏資,蕭颯如秋暉。
人生初無根,歲月著翼飛。
更堪幾寒暑,蔓草真同歸。
與懷死后名,不補身前饑。
已矣勿多譚,寧能置深悲。
早禾登場無余粒,晚禾結穟俱全實。
如聞自入夏秋來,十日一雨晴五日。
去年夏旱秋與同,早禾半獲晚禾空。
未云收獲告畢工,十家九家愁嘆中。
豈知今年有豐殖,父子相安妻反室。
東坡先生故嘗言,民自天民天定恤。
我今千里方來歸,釋擔先題樂歲詩。
其誰傳似閭里兒,乘時閉糴將安施。
盛時無窮民,漢詔優廩粥。邇來詔書行,亦赍帛與肉。
薦才職諸侯,因異駕征卜。共思急賢治,惟日有不足。
士生幸斯時,詎應隠巖谷。盍出致吾君,堯舜其爾俗。
余孽何足云,況說故地復。堂堂胡澹庵,夫子乃其族。
看君妙人物,門戶真不辱。必須長養成,明顯待拭目。
而我本散材,謬賦支離粟。宜從力田科,邂逅賦取菽。
敢如陶淵明,歸歟托松菊。亦有父時書,續將教人讀。
廢圃失不治,委積成荊杞。
何敢問嘉蔬,亦無馬牙齒。
舊聞苦行僧,破鐺煮糙米。
我今頗似之,但未除發耳。
菊開本叢叢,此種乃樹樹。
嘗聞一丈黃,直謂莊周寓。
及茲鋤移來,信可繩尺度。
乃知太華蓮,十丈語非誤。
陳君怯風景,酒盡不能酤。
遺我遣我愁,仍須墮言句。
更念貧無帷,何以致調護。
奔逸聞千里,飛騰見九遷。
禁途才咫尺,玉節屢回旋。
看即自天下,催歸夜席前。
如憐落鳶外,為遣反驅邊。
憶昔介庵老,視我猶子弟。于今于越州,必灑西州涕。
重憶郎中公,契與外氏通。慨我未知學,一見寧發蒙。
公于介庵老,筆硯相親友。而于郎中公,學問躬授受。
與我非素交,有兒仍甚愚。辱公收教之,舉俗有是夫。
辱書示深眷,未報無加譴。平日但聞風,今朝真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