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溪宴
旌節臨溪口,寒郊陡覺暄。
紅亭移酒席,畫舸逗江村。
云帶歌聲飏,風飄舞袖翻。
花間催秉燭,川上欲黃昏。
旌節臨溪口,寒郊陡覺暄。
紅亭移酒席,畫舸逗江村。
云帶歌聲飏,風飄舞袖翻。
花間催秉燭,川上欲黃昏。
崔中丞帶著旌節來到溪口,原本寒冷的郊外頓時變得溫暖起來。在紅亭中移動酒席,華麗的游船停靠在江村邊。云彩伴著歌聲飛揚,風兒吹得舞袖翻飛。在花叢中催促著拿上蠟燭,河上已快要到黃昏時分。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為憑信,這里指崔中丞的儀仗。
暄:溫暖。
畫舸:裝飾華麗的游船。逗:停留。
飏:飛揚。
秉燭:手持蠟燭。
此詩創作于早春時節,詩人陪崔中丞在浣花溪宴游。當時可能正值初春,天氣漸暖,人們開始外出游玩。崔中丞地位較高,此次宴游或許是一次社交活動,詩人參與其中,心情愉悅,便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早春陪崔中丞宴游浣花溪的情景。其突出特點是場景描寫生動,展現出歡快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能反映當時的生活場景和文人的宴游文化。
參書戲墨冠神州,忽作飛仙又幾秋。昨夜海天涼月白,玉笙吹鳳下丹丘。
搖竹取殘雪,松聲動寒吹。金懷少馀歡,石鼎作雅事。極清超水品,至淡出天味。行過梅花西,喚起幽人睡。
衣上苔痕如鐵鑄,眼中光澤如潭止。家在叢山腋穴間,屋如小墓旁樹梓。一步不出軀已頑,一信不作紙付矢。薛訊來尋王信飛,竟有人知吾未死。元旦不遠旦夕間,天心人意兩皆閑。毋使杯盅滿塵攀,杜康所責憂所歡。報吾二子速駕鸞,六年千里會何難。盧生久掃一畝宅,肖子昨備五辛盤。
雙飛紫燕掠春波,綠渚芳洲次第過。試問船船爭舉網,不知誰個得魚多。
鄭公居谷口,煉藥一陽成。劍外星辰迥,琴中山水生。門多三楚客,身在五湖行。為解探囊術,難逃世上名。
九靈玉館接昆崙,山融流剛不可親。囑付紫蘭令說與,紅塵何苦弊精神。
一思三年久,三年徒一人。相逢猶似舊,共話已非陳。故恨曾成故,新愁枉作新。今宵人去也,風雨夢空頻。
議政西清貴,辭榮北第開。魯岡天與壽,荀里世多才。象告中臺坼,峰驚半岳摧。秋風嵩少路,簫鼓有馀哀。陪幄方圖政,安車遂告年。帝求惇史善,人嘆大夫賢。故館西州路,佳城京兆阡。惟應舊游客,墮淚向碑前。
聽漏西堂黯不眠,憶君如在夜燈前。可堪環堵三年病,又上南州萬里船。縮手未閑終坐巧,逾垣欲避轉愁偏。行藏在我今須識,縱不由人也屬天。
天祿青藜照夜深,校書重喜得劉歆。牙牌帶月趨棕殿,馬轡牽春過柳林。照眼西山懸屋角,近人北斗在天心。新年忝預南宮試,把酒論文擬盍簪。
楊柳依依鎖六橋,鵁鶄飛處渚蓮飄。兒家生長西湖里,不識煙波萬里遙。
先春遠寄墨淋漓,折得寒香第一枝。夢繞西湖山月暗,漆紗窗外影參差。
風漢閑中做,彼岸神舟渡。萬里晴空無片云,月照曹溪路。割斷冤情苦。默默明玄趣。一任旁人笑我貧,肚里非常富。
南溟分取一泓開,便作嫦娥玉鏡臺。魄漾虛金澄萬有,光寒凝碧浸三臺。蛟龍且抱明珠臥,蟾兔能將桂子來。平奪霓裳與云錦,卻憐博望乏仙才。
避地逢佳節,棲遲強自歡。天香飄月桂,露氣濕庭蘭。別緒銜杯起,愁心攬鏡看。故鄉當此夜,湖上不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