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東與韓樽同詣景云暉上人即事
山陰老僧解楞伽,潁陽歸客遠相過。
煙深草濕昨夜雨,尚書磧上黃昏鐘,別駕渡頭一歸鳥。
山陰老僧解楞伽,潁陽歸客遠相過。
煙深草濕昨夜雨,尚書磧上黃昏鐘,別駕渡頭一歸鳥。
山陰有位老和尚精通《楞伽經》,潁陽歸來的客人從遠方前來拜訪。煙霧彌漫、野草濕潤,昨夜剛下過雨,尚書磧上響起黃昏的鐘聲,別駕渡頭有一只歸巢的鳥兒。
偃師:地名。
景云暉上人:一位僧人。
解楞伽:懂得《楞伽經》,《楞伽經》是佛教重要經典。
潁陽歸客:從潁陽歸來的人,這里可能指韓樽。
尚書磧:具體地名。
別駕渡頭:可能是一處渡口名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詩人可能與韓樽在偃師東游玩,一同拜訪景云暉上人。在拜訪過程中,詩人被周圍清幽的環境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展現出當時寧靜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拜訪僧人的所見所感,突出了環境的清幽寧靜。其特點在于以景傳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禪意生活的感悟。
庭院沉沉春幾許。回影東墻,聽得花間語。愿作游絲空里住,隨人更落香風處。
芳徑苔侵么鳳履。沒個安排,冉冉行云去。轉過薔薇驚翠羽,相思只在旃檀樹。
宛轉雙溪路,蘢蔥芋粟紛。
深坑巢亂石,遠樹泊輕云。
屋盡穿巖構,泉多截竹分。
嘯猿聲不斷,每向靜中聞。
中興諸將應星辰,勛業元堪繪老臣。
一以青宮歸窈窕,遂令黃閣罷麒麟。
茅分嶺外關河定,米聚楹前洞壑真。
不為輕身餐薏苡,何能矍鑠任風塵。
黯黯初春雨,迢迢薄暮天。
客行臨斷岸,招手隔江船。
曠野渺無際,孤村近有煙。
欲投高士宅,須更過前田。
振衣云岫一襟風,
送目霜天萬里鴻。
好賦遠游揮八極,
知公胸次小區中。
簾卷輕風憐小春。荷枯菊悴正愁人。江梅喜見一枝新。
料得主人偏愛惜,也應冰雪好精神。故園桃李莫生嗔。
十里煙籠寒未盡,斜陽淡淡掛林遲。棲鴉流水依然是,為問題詩更有誰。
誰說烽煙蔽九霄,欲無愁處樂飄飄。春隨流水知何去,應到揚州第幾橋。
盡人艷說麗人天,終覺風花去似煙。幾代興亡誰與訴,微波流月自年年。
河上水猶含怨綠,酒家燈是可憐紅。江南多少傷心事,都付哀弦急管中。
遠公何代留荒寺,尚有吾徒風雨來。
構火肯因今世熱,持醪莫盡古狂哀。
枌榆猛士誰相識,蓮菊遺民總浪猜。
江左頻年征戍倦,不妨鷗鳥自徘徊。
秋云散馬首,隱隱大梁城。
俠客今誰在,夷門舊有名。
郊原盡禾黍,冠蓋想縱橫。
欲上吹臺望,長歌遣旅情。
黃葉未成響,先教聽此聲。
清秋無限意,良夜為誰鳴?
我自憐多病,蟲猶訴不平。
關山勞夢想,孤館月化朝。
忽報中臺折,何人不黯然。弇山寒舊日,婁水咽新阡。萬象收元氣,千秋罷太玄。生芻陳一束,無計問青天。
勛業三朝老,文章百代師。倏為鴻鵠舉,長與白云期。海岳空盟主,衣冠失羽儀。縱馀山水調,弦斷不勝悲。
商風號大壑,慘淡歲星徂。神理綿綿在,仙蹤渺渺孤。曲池殘雪冷,高館暮禽呼。惆悵游梁客,重來淚已枯。
賤子謝世紛,屏居依山麓。
我生皆退期,因以退名谷。
谷中化宇寬,欣然滋百族。
紫芥恣朝甕,綠蘿充時服。
抱樸轉為光,飧和恒自足。
群鳥弄載陽,吾氣與之淑。
景風吹蘭林,幾席自流馥。
眷言協幽襟,罔知四運速。
念茲歷年所,悠哉得歸宿。
乘騎導從朝陵日,漫山桃李花如織。
好風吹散半空云,麗日放將新霽色。
森然一徑趨高爽,郁蔥佳氣遙相望。
松聲萬壑奏笙竽,山形千疊開屏障。
小臣生長宣和初,深仁浹髓淪肌膚。
只今白首馮唐似,何幸清齋拜鼎湖。
燕外游絲暖欲迷,
酒船吹笛水亭西。
梨花唫苴桃花笑,
惱殺春光醉似泥。
地俯梅溪新棟宇,源通橘井近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