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十二日命駕至郊外戲書觸目三首 其二
宮云縹渺漏聲遲,夢里華胥卻自疑。
春淺風光先盎盎,時平節物共熙熙。
畫簾不卷聞人語,玉勒徐行避酒旗。
閱盡輩流身獨健,恍如隨計入都時。
宮云縹渺漏聲遲,夢里華胥卻自疑。
春淺風光先盎盎,時平節物共熙熙。
畫簾不卷聞人語,玉勒徐行避酒旗。
閱盡輩流身獨健,恍如隨計入都時。
宮殿上的云朵縹緲,更漏聲遲緩,在夢里到了華胥國卻又自我懷疑是否真實。初春的風光已透出盎然生機,時世太平,節令風物都呈現出和樂的景象。畫簾未卷能聽到人聲,騎著馬慢慢前行避開酒旗。看盡了同輩之人,只有自己身體還康健,恍惚間就像當年跟隨計吏進入都城時一樣。
縹渺: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漏聲:古代以漏壺計時,漏聲指漏壺滴水之聲。
華胥:傳說中的理想國度。
盎盎:洋溢的樣子。
熙熙:和樂的樣子。
玉勒:玉制的馬銜,這里指馬。
輩流:同輩之人。
隨計:指跟隨計吏到京都。
此詩創作于立春后十二日,具體創作地點未明確。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外出郊游,觸景生情寫下此詩。從詩中能看出詩人生活閑適,對當下生活有所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立春后郊外的景象和自身感受,突出了太平時節的祥和。其特點是情景交融,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觀察。
深院今宵枕簟涼。燭花光。
更籌何事促行觴。惱剛腸。
老去一蓑煙雨里,釣滄浪。
看君鳴鳳向朝陽。且腰黃。
少年看花雙鬢綠。走馬章臺管弦逐。
而今老更惜花深,終日看花看不足。
坐中美女顏如玉。為我一歌金縷曲。
歸時壓得帽檐敧,頭上春風紅蔌蔌。
清滑京江人物秀。富美發、豐肌素手。寶子馀妍,阿嬌馀韻,獨步秋娘后。
奈倦客襟懷先怯酒。問何意、歌顰易皺。弱柳飛綿,繁花結子,做弄傷春瘦。
年時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裊涼風。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佳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想應妙舞清歌罷,又還對、秋色嗟咨。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亂山何處覓行云。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
火禁初開,深深院、盡重簾箔。人自起、翠衾寒夢,夜來風惡。
腸斷殘紅和淚落。半隨經雨飄池角。記采蘭、攜手曲江游,年時約。
芳物大,都如昨。自怨別,疏行樂。被無情雙燕,短封難托。
誰念東陽銷瘦骨。更堪白纻衣衫薄。向小窗、題滿杏花箋,傷春作。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
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
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越艷風流,占天上、人間第一。須信道、絕塵標致,傾城顏色。翠綰垂螺雙髻小,柳柔花媚嬌無力。笑從來、到處只聞名,今相識。
臉兒美,鞋兒窄。玉纖嫩,酥胸白。自覺愁腸攪亂,坐中狂客。金縷和杯曾有分,寶釵落枕知何日。謾從今、一點在心頭,空成憶。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恩義重如山,情意深如海。
假使黃金北斗高,這一分、何由買。
領家看取彩。莫要胡廝賴。
堂印旁邊更碧油,但管取、無人賽。
誤入仙家小洞來。
碧桃花落亂浮杯。
滿身羅綺裛香煤。
醉倒任眠深逕里,
醒時須插滿頭歸。
更收馀蕊釀新醅。
吳門春水雪初融。觸處小橈通。
滿城弄黃楊柳,著意惱春風。
弦管鬧,綺羅叢。月明中。
不堪回首,雙板橋東,罨畫樓空。
珠履爭圍。小立春風趁拍低。態閑不管樂催伊。整銖衣。
粉融香潤隨人勸,玉困花嬌越樣宜。鳳城燈夜舊家時。數他誰。
錦堂深,獸爐輕噴沈煙。紫檀槽、金泥花面,美人斜抱當筵。掛羅綬、素肌瑩玉,近鸞翅、云鬢梳蟬。玉筍輕攏,龍香細抹,鳳凰飛出四條弦。碎牙板、煩襟消盡,秋氣滿庭軒。
今宵月,依稀向人,欲斗嬋娟。變新聲、能翻往事,眼前風景依然。路漫漫、漢妃出塞,夜悄悄、商婦移船。馬上愁思,江邊怨感,分明都向曲中傳。
困無力、勸人金盞,須要倒垂蓮。拼沈醉,身世恍然,一夢游仙。
輕鷗欲下春塘浴。雙雙飛破春煙綠。
兩岸野薔薇。翠籠薰繡衣。
憑船閑弄水。中有相思意。
憶得去年時。水邊初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