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筆
用筆如用人,利鈍烏可常。必欲責其全,無乃廢所長。
宣城與晉陵,聲價略相當。不知今何年,森然集龜堂。
和墨若瑿黑,搗紙如銀光。心手適調一,運此紫毫铓。
前卻俱稱意,六驥馳康莊。聊復取一快,詎必師鐘張。
用筆如用人,利鈍烏可常。必欲責其全,無乃廢所長。
宣城與晉陵,聲價略相當。不知今何年,森然集龜堂。
和墨若瑿黑,搗紙如銀光。心手適調一,運此紫毫铓。
前卻俱稱意,六驥馳康莊。聊復取一快,詎必師鐘張。
使用毛筆就如同任用人才,它的好壞怎么能固定不變呢。如果非要要求它十全十美,那豈不是埋沒了它的長處。宣城和晉陵所產的筆墨,名聲和價值大致相當。不知如今是什么年份,它們都整齊地聚集在我的龜堂。調和的墨汁像瑿玉一樣黑,搗制的紙張如銀光般閃亮。心思和手恰好配合一致,揮動這紫毫毛筆。前后書寫都很稱心意,就像六匹駿馬在寬闊平坦的大道上奔馳。姑且借此獲得一時的暢快,何必一定要去師從鐘繇和張芝呢。
利鈍:指毛筆的好壞。烏可常:怎么能固定不變。
責其全:要求它完美無缺。無乃:豈不是。
宣城與晉陵:宣城和晉陵都是古代著名的筆墨產地。
森然:整齊的樣子。龜堂:陸游的書齋名。
瑿(yī):一種黑色的美石,這里形容墨汁黑亮。
紫毫铓(máng):紫毫做的毛筆筆尖。
前卻:指書寫時的前后運筆。六驥:六匹馬駕車,這里形容書寫流暢。康莊:寬闊平坦的大道。
詎(jù):豈,何必。鐘張:指鐘繇和張芝,都是古代著名書法家。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陸游晚年退居山陰,在龜堂中潛心讀書、創作。他在書寫過程中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展現了他在閑適生活中的創作心境和對書寫的獨特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書寫應注重發揮工具長處、追求自我樂趣,不必拘泥于古法。其特點是將生活感悟融入書寫體驗,以生動比喻闡述道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詩歌題材的多樣性和創作的靈活性。
林花謝了春紅,太悤悤。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春盡馀寒戀敝裘,焚香瀹茗近清修。古人不見來日遠,小睡為佳書味留。太史周南多感憤,賈生湘水悟浮休。境遷不覺塵懷冷,夢入松風萬壑秋。
野外蕭條景更佳,牧童將犢臥晴沙。白鷗長繞分魚市,紅杏深藏賣酒家。倦向客程添懊惱,老看春事厭紛嘩。田翁也學青門隱,料理荒畦自種瓜。
竹上松間敲玉花,最宜石鼎薦靈芽。蓬門不識蒼龍璧,借問風流宰相家。
風入虞弦,麥秋向晚梅天潤。彩絲長命斗新奇,還是端陽近。想見瑤池仙韻。對蟠桃、朱顏相映。篆飄寶鼎,酒滿霞觴,黃堂深靜。超悟真筌,鳳歸不作登臺恨。慶馀有子在河圖,詳試龔黃政。好是棠陰清永。且游戲、壺中光景。會有飛詔,卻奉輕軒,天朝歸覲。
慈竹堂陰長露梢,又添杰閣俯江郊。眼空霞錦疑鴻字,手摘松枝礙鶴巢。野月散衣閒弄笛,墟煙隔水見編茅。望中尚與漁樵接,若處真能廣絕交。
朝來踏雪過前林,花底誰歌白雪吟。玉女持旌雙鳳下,暮云深處杳難尋。
釋氏三千金世界,道士十二玉樓臺。不知云鶴今何處,空使氈頭夜臥階。
柳眼初惺,梅英微褪,芳闌無限低徊。向小窗沉醉,記花下曾來。又幾日、東風吹雪,綠扶紅瘦,如夢池臺。滿瓊階、儻補閒情,愿作莓苔。天涯望眼,剩隔年、清淚盈杯。有刻意傷春,玉堂舊侶,潦倒仙才。好就煙波明處,攀條語、暫也為佳。問誰家短笛,晚來如許清哀。
云山犬吠聲相答,野水禽飛影自隨。
暝角傳風遠,昏帆到浦遲。草猶矜晚翠,麥正及春饑。客雁無留意,殘云有去思。濁醪不禁醉,聊藉晚風吹。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圓鏡朗如日,涌出無礙智。梵語波羅蜜,唐家無量義。說者說無相,離者離文字。但說無上道,利他還自利。若能入理行,不動到如地。緣事常區區,不如展腳睡。
江上巍巍萬歲樓,今春花鳥作邊愁。傷心欲問南朝事,鳳去臺空江自流。
忽憶行年五十五,擾擾得失枯人腸。金魚綠酒我須換,蒼狗白衣誰可量。瘦梅喜浸古罍盎,老態怕著新衣裳。親朋相別萬里外,一字不到三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