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義也 其七
辟塵當以犀,濯纓當以水。
龜堂一炷香,世念去如洗。
人生天地間,太倉一稊米。
哀哉不自悟,役役以至死。
孰能從我游,趺坐燔柏子。
夜半清磬聲,悠然從定起。
辟塵當以犀,濯纓當以水。
龜堂一炷香,世念去如洗。
人生天地間,太倉一稊米。
哀哉不自悟,役役以至死。
孰能從我游,趺坐燔柏子。
夜半清磬聲,悠然從定起。
要辟除塵埃應當用犀角,要洗滌冠纓應當用水。我在龜堂燃一炷香,世間的雜念像被水洗凈一樣離去。人生存在天地之間,就如同大谷倉里的一顆小米。可悲啊,有些人卻不能自我醒悟,忙碌不休直至死去。誰能和我一起游玩,盤腿而坐焚燒柏子。半夜傳來清越的磬聲,我悠然從禪定中起身。
辟塵當以犀:傳說犀角有辟塵的作用。
濯纓:洗滌冠纓,比喻超脫世俗。
龜堂:陸游的居室名。
太倉一稊米:太倉,大谷倉;稊米,小米。比喻非常渺小。
役役:忙碌不停的樣子。
趺坐:盤腿而坐。
燔柏子:焚燒柏子,柏子燃燒有香氣,常用于修行環境。
清磬聲:清越的磬聲,磬是寺廟中常用的法器。
此詩為陸游晚年所作。當時他已退居山陰,經歷了人生的起伏和仕途的坎坷,對塵世的紛擾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晚年的寧靜生活中,他轉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這首詩反映了他此時渴望超脫世俗、追求內心寧靜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超脫世俗、寧靜修行生活的向往,批判了世人的盲目忙碌。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哲理深刻。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詩歌題材的多樣性,不僅有愛國豪情之作,也有此類富含哲理、追求精神境界的作品。
上方浮近浦,系艇即當門。
沙溆通寒氣,階基落漲痕。
孤城春水岸,歸鳥夕陽村。
欸乃歌聲入,空庭未覺喧。
秋風又到秣陵關,獨客窮途尚未還。
武定橋頭明月上,朦朧遙望紫金山。
涼夜竹堂虛,小睡匆匆醒。
銀漏無聲月上階,滿地闌干影。
何處最知秋,風在梧桐井。
不惜驂鸞弄玉簫,露濕衣裳冷。
隨山西南行,未暮憩孤館。
乘暇眺晚色,叢篁互疆畎。
太行翠屏列,淇水玉帶展。
綠柳夾清渠,春城倚翠巘。
擁泉溉隴畝,下田變沃衍。
雪浪激飛輪,石硙如雷轉。
河曲野徑迷,云起暮山斷。
細雨催人歸,翛然忘近遠。
惜君未同游,寄此聊代柬。
凍云低壓北風吹,
正是圍爐暖酒時。
何處幽人驢子背,
一鞭殘雪苦吟詩。
白云本無心,卷舒南山顛。
遙峰如夢中,孤影吹能還。
忽然間高霞,霏霏欲成煙。
風花落不已,流輝轉可憐。
皎潔自多愁,況復對下弦。
高樓夜已半,惜此不成眠。
川行歷覽不知勞,我有新詩聽汝抄。今日語離還索句,況堪風雨滿江郊。
我自飄零更汝憂,賤貧骨肉不相收。馬家堤上休停騎,愁有居民說故侯。
向來三復渭陽詩,羨汝此行親見之。若問乃兄何樣似,家徒四壁更書癡。
上大人,
丘乙己。
化三千,
可知禮。
沖煙踏雪破風塵,垂老還京剩此身。
十一年中三至者,萬千里外再來人。
攜囊貯句雖云富,托缽償逋未了貧。
若問個中無限意,新銜自署更生臣。
箏手勝酥,簾唇斗茜,李態張娟應妒。畫船爭看上歌臺,疊千橈、翠溪無路。
紅裀舞罷,似真向、館娃宮住。柳陰中,記唐梯初下,憑肩私語。
鶯喧處。南曲重尋,幾陣桃花雨。錦鴛雙袖倚勾闌,是誰將、紫云輕誤。
新亭倦旅。凄涼夢、秋來更苦。趁西風,猶繞枇杷一樹。
擁被不聽雨,作算一宵晴。峭風多事吹送,到枕一更更。花落已知不少,一半可能留得,未問意先驚。簾幕帶煙捲,紅紫繡中庭。
促成陰,催結子,此時情。了他春事,不是風雨妒殘英。風雨枉教人怨,知否無風無雨,也自要飄零。只是一春老,無計勸愁鶯。
有山無水樹光燥,有水無山澤氣多。安得依山尤近水,陰陽勻配相沖和。
花掩映,樹遮羅。有時罷讀且釋卷,有時垂釣不披蓑。荒苔落葉無人跡,一聲款乃輕舟過。
遠山澹沱入煙霧,遠水迷離生煙波。吁嗟乎邯鄲夢好易反覆,長安道阻多蹉跎。世間佳境亦盡有,此心不動奈我何。
買畫值一紙,買山需萬錢。將山寫入畫,遂令抵萬千。吾郡韓公妙山水,同學弟子罕比肩。大米小米擅雙絕,頃刻潑墨生云煙。
今得殘絹勝拱璧,神妙宛爾秋毫顛。山無皴兮生茂樹,水無波兮來遠船。茅屋數楹隱深處,恰有人焉臨窗前。
我笑達摩面壁立,恨不置身畫中天。吁嗟乎張繇龍曹霸馬,小技皆有入神者。陽春白雪郢中歌,其曲彌高其和寡。
六州鐵鑄錯,四海金為甌。興亡幾變滅,明月長清秋。
憶從黨禍起,中原墮旄頭。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
年來月食昴,坐復山東州。洗眼看太平,典衣辦芳篘。
流光濕沆瀣,散影涼颼飗。老子興不淺,倒盡藥玉舟。
為言漢太史,甘心周南留。不愿皋朔間,蓄之類俳優。
偶散東岡步,因成北渚游。
鴉昏先小泊,魚暖欲群浮。
緩曳紅藤杖,斜披紫綺裘。
閑身病亦可,隨處得無愁。
采風來大國,冠蓋憶同游。懸榻空相待,驅車可自由。高談虛稷下,司命有荊州。詞藻非公干,誰堪第一流。
鄉里衣冠后,如君豈乏賢。文雄推赤幟,官冷尚青氈。飄泊同羈旅,賡酬少接聯。上林將賦獵,紫陌聽鶯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