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許西溪
憶昔送別黃花秋,烏紗破帽霜滿頭。別來作詩屢問訊,夢中載酒時遨游。兵戈同歷十二載,鵂鹠夜啼云靄靄。全家老稚幸逃生,又閱桑田變滄海。啟榮之樂今有馀,勿謂比榮年不如。峴山一望三太息,襄陽耆舊晨星疏。
憶昔送別黃花秋,烏紗破帽霜滿頭。別來作詩屢問訊,夢中載酒時遨游。兵戈同歷十二載,鵂鹠夜啼云靄靄。全家老稚幸逃生,又閱桑田變滄海。啟榮之樂今有馀,勿謂比榮年不如。峴山一望三太息,襄陽耆舊晨星疏。
平生愿嗣叔庠微,誰識飄零事已非。
霅水遠從云外隔,澄江獨向月中歸。
煙橫野渡行舟穩,露下衡門步屐稀。
潮夕不通音問杳,故鄉冷落釣魚磯。
午未未未申,申(《西湖游覽志》作“寅”)卯卯辰辰,
巳巳巳午午,朔望一般輪。
(見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二。)
(按: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二四收此為“杭人”詩。)
底事[匡](康)廬住忘回,其如幽致勝天臺。
僧閑吟倚六朝樹,客思晚行三徑苔。
(見《輿地紀勝》卷三十《江州》。)
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
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同前。)
(按:此偈為與德韶“普請次”作。)
林亭虛敞依金地,
終待休宦此結廬。
因共支公話空理,
人中清樂更無如。
(見復旦大學圖書館藏舊抄本《至元嘉禾志》卷三十二。)
理極忘情謂,如何有喻齊?
到頭霜夜月,任情(《林間錄》作“運”)落前溪。
菓熟猿兼(《林間錄》作“兼猿”)重,山長似路迷。
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
(《卍續藏經》本《大法眼文益禪師語錄》,又見《林間錄》卷下。)
遁跡無圖匿姓名,萬重山后葺茅亭。
隨情因事搜新偈,探妙窮微閱古經。
與道交時心絕念。從緣感處物通靈。
應須長遠存高節。屹屹喬松老更青。
棲真境界太玄鄉,靜見吾宗不可量。
好句只憑詩斷送,閑緣唯遣道消亡。
雨絲云織輕條密,煙素風抽細縷長。
竟日虛懷無一事,金瓶秋水石爐香。
夜靜月華明,(仁。)
秋深露氣清。(琲。)
園林消溽暑,(仁。)
山水送寒聲。(琲。)
菊富陶無酒,(仁。)
莼肥翰可羹。(琲。)
人生貴自適,(仁。)
世利不須營。(琲。)
漫舞衣饒冷,(仁。)
狂歌酒易傾。(琲。)
歡酬兒與父,(仁。)
今古夢還醒。(琲。)
笑眼看毛鳳,(仁。)
長懷念鹡鸰。(琲。)
干戈時已定,(仁。)
款款話平生。(琲。)
(均見《閩詩錄乙集》卷四。)
迢迢空劫勿能收,豈為塵機作系留。
妙體本來無處所,通身何更問(《大正》本、《偈頌》作“有”)縱由?
靈然一句超群象,迥出三乘不假修。
撒手那邊諸(《大正》本、《偈頌》作“千”)圣外,回程堪作火中牛。
荊棘森森遶杏壇,
儒官高貴盡偷安。
若教酒務修夫子,
覺我慚惶也大難。
藍采禾,藍采禾,
塵世紛紛世更多。
爭如賣藥沽酒飲,
歸去深崖拍手歌。
先吃乳酩,后吃喬團,一似噇膿灌血。(齊丘。見宋傅肱《蟹譜》卷下。)
(〖1〗《蟹譜》云:“藝祖時,嘗遣使至江表。宋齊丘送于郊次,酒行語熟,使者啟令曰:須啗二物,各取南北所尚,復以二物,仍互用南北俚語。使者曰〖略〗。齊丘繼聲曰〖略〗。時朝廷方草創,用度不給,倚江表為外府,故齊丘及之。左右以令逼使之太甚,相顧失色。使者雅嘆焉,故歸朝而間行。”今按:齊入卒于宋立國前一年,此條所記恐有誤。)
達人多隱顯,不定露形儀。
語下不遺跡,密密潛護持。
動容揚古路,明妙乃方知。
應求俱(一作“物但”)施設,莫道不思議。
四面一條杖,
當機驗龍象。
頭角稍低昂,
電光臨背上。
(《天圣廣燈錄》卷二四、《五燈會元》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