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高大的軒臺輝映著春色,深邃的樓閣沐浴著朝陽。紅色的宮墻內飛舞著彩色的旗幟,翠綠的簾幕上閃耀著明亮的耳珰。皇帝以恭敬嚴肅的態度統治四方,以無為而治的理念駕馭天下。霜戟排列在紅色的臺階旁,絲竹之音在長廊中悠揚回蕩。和美的教化如春風般盛行,圣明的帝道昌盛繁榮。繼承文王的遺業遵循先輩的軌跡,遵循古制借鑒前代君王的經驗。春草依然呈現出去年的綠色,梅花依舊如往年般艷麗。想要渡過巨大的河流,最終還是要依靠舟船。
高軒:高大的軒臺。曖:映照。
邃閣:深邃的樓閣。媚:指樓閣在朝光下顯得美好。
彤庭:指皇宮,因宮殿多用紅色涂飾。彩旆:彩色的旗幟。
翠幌:綠色的簾幕。明珰:明亮的耳珰。
恭己:指帝王以恭敬嚴肅的態度約束自己。臨四極:統治四方。
垂衣:原指天下太平,無為而治。馭八荒:駕馭天下。
霜戟:閃耀著寒光的戟。丹陛:紅色的臺階。
絲竹:弦樂器和管樂器,泛指音樂。
穆:和美。熏風:和風,這里指帝王的教化。
康:安康,昌盛。帝道:帝王的治國之道。
繼文:繼承文王的事業。遵后軌:遵循先輩的軌跡。
循古:遵循古制。鑒前王:借鑒前代君王。
巨川:大河,比喻艱難的事業。濟:渡。
此詩創作于唐太宗時期的元日(春節)。當時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唐太宗李世民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輕徭薄賦,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在元日這樣的重要節日,宮廷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詩人創作此詩來歌頌帝王的功績和國家的繁榮。
這首詩是典型的宮廷詩,描繪了元日宮廷的熱鬧景象和帝王的威嚴。主旨是贊美帝王統治,祝愿國家昌盛。其特點是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宮廷詩的創作風格和審美傾向。
欲知仲桓。問任安。居今行古。任定祖。
三夏倏已半,煩蒸候正濁。窮巷未寂寥,茅檐蔭脩竹。階藥晚風披,園葵朝雨足。荷花守故紅,庭草綴新綠。北窗橫古今,披對銷炎燠。囊留杜甫錢,瓶貯淵明粟。晚食亦自佳,安用粱與肉。安步有馀適,何必華其轂。悟澹將遣慮,屢空詎違俗。趁涼選樹陰,微尚空緬邈。悠然見羲皇,庶以愜幽獨。
見說烏山峻,貓兒打草來。縱橫群盜至,征戰幾人回。已失山川險,還聞倉廩開。明朝期一戰,努力仗群才。
連云草色潤,帶雨花枝寒。物態兼詩得,羈懷共酒歡。青牛誰谷口,紫氣此檐端。慚愧非吾輩,臨關重倚闌。
花頭月墮涼煙白,斷夢輕于蝶。一分秋恰上心頭,剛是半分兒病、半分愁。早風窣地窺簾隙,簾內桃笙滑。芭蕉貪做一窗陰,次第看他葉葉、起秋聲。
棠潛俄正魯封圻,施伯安翔稛載歸。尸授夷吾寧復此,君臣應愧始謀非。平生勛業載成書,脅制諸侯祇霸圖。盍繼車攻奏嘉頌,迄今璧帛簉東都。
金榜高懸白石宮,巍巍遙占地南東。祠分圣主壇壝外,禮合諸侯玉帛中。源出名山流自獨,潤沾新雨澤皆同。小臣祼獻慚無補,擬竭微誠祝歲豐。
十五游方今五十,羞將白發對春風。故園泉石情長在,近日江湖趣不同。鶯友怕寒拋柳巷,蜂臣探暖到花叢。芳菲時節偏多感,無奈歸心逐塞鴻。
疲兵喜離九江城,且報新篁長數莖。未問主人先問竹,要分吟屋聽秋聲。
誰送仙葩此地栽,綵云飛掌對蓬萊。雕闌玉檻圍花發,不放金盤十丈開。
倦繡人閑,恨春去、淺顰輕掠。章臺路,雪黏飛燕,帶芹穿幕。委地身如游子倦,隨風命似佳人薄。嘆此花、飛后更無花,情懷惡。心下事,誰堪托。憐老大,傷飄泊。把前回離恨,暗中描摸。又趁扁舟低欲去,可憐世事今非昨。看等閑、飛過女墻來,秋千索。
才出關來又入關,此心元與嶺云閑。山靈莫訝囊無有,宇宙清風滿載還。
欲夢驚寒雨,瀟瀟亂竹間。發因慈母白,身以散官閒。戰陣平生事,衣冠一代顏。將歸偏未得,咫尺是鄉山。三年客始安,兩度苦春寒。士馬同筋力,華戎見肺肝。居西隨太白,逐北至皋蘭。明歲桃花發,應從故國看。甚須春雨洗,戰血滿乾坤。已見三秦克,仍聞百粵吞。地平無北口,天固失荊門。臘酒須斟酌,歡娛寄弟昆。
聚首才經歲,驪歌忽在門。交情君子淡,古道照人溫。留別詩三首,清談酒一樽。臨歧珍重意,世事莫深論。去去從茲別,春風二月天。離懷馀舊雨,行色壯吟鞭。馬齒慚吾長,鴻泥自夙緣。珠江千里隔,后會定何年。
茶瀹花磁洗睡魔,枕流亭上暮涼多。狂飆吹下西山雨,一片秋聲戀敗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