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北港泛舟還家
舒嘯蓬籠底,經行略彴西。
水深鵝唼草,雨細犢掀泥。
醉倚乾坤大,閑知物我齊。
衡門觸冠過,聊得賦幽棲。
舒嘯蓬籠底,經行略彴西。
水深鵝唼草,雨細犢掀泥。
醉倚乾坤大,閑知物我齊。
衡門觸冠過,聊得賦幽棲。
我在船篷下放聲長嘯,小船經過了獨木橋西邊。河水很深,鵝在啄食水草;細雨紛紛,小牛在翻弄著泥巴。我醉意朦朧倚靠在船上,只覺天地無比廣闊;悠閑之中領悟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回到家時,我低著頭穿過簡陋的院門,姑且在這里寫下這首詩來表達我隱居的情懷。
舒嘯:放聲長嘯。
蓬籠:船篷。
略彴:獨木橋。
唼:鳥或魚吃東西。
物我齊:指忘卻事物與自我的區別,達到一種精神上的融合境界。
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描繪的鄉村生活場景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隱居狀態,在鄉村的閑適生活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鄉村生活的熱愛和享受。其特點是描繪鄉村景象生動自然,情感表達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烏臺御史似王猷,種得瑯玕幾度秋。香墨寫成鸞鳳尾,贈君攜取到長洲。
長嘆徒自傷,倏忽至舊疆。大海跨飛鯨,舉首見洛陽。徘徊橋北岸,嘉樹郁蒼蒼。此樹令所植,三五各成行。昔我初往時,兄弟倚樹傍。今我遠來歸,舁柩獨徬徨。誰言見城社,憂思若可忘。
客佳不必多,地近得頻往。極知后花時,聊復縱心賞。樹深路欲盡,林缺天忽敞。坐久飛雨來,黑云涌奇嶂。清風雜笑語,共作金石響。尚疑有馀韻,隱隱在蓬莽。豆觴稍狼藉,賓主各酣暢。安知墻外人,千載落埃坱。生時諒自謀,局促戒游蕩。百營有丑妍,一盡無老壯。何為苦不飲,勞身入羈鞅。
積雪凝寒不肯融,梅花佇立待春風。嫩波正比鴨頭綠,厚葉休嗤鶴頂紅。
市橋燈火未闌珊,一簇人家樹影間。想把神仙爭羨我,不知我正羨渠閒。
林下相隨麋鹿群,一春多病思紛紛。參苓有藥能投我,不廢勤耕與售文。
豆蔻春梢著小花,玉人憔悴掩琵琶。阮郎病起心情減,半榻松風自煮茶。
橫笛吹梅,記南樓夜月,疏蕊纖枝。香塵軟紅自暖,不怕寒欺。人歸夢悄,悵憑闌、密約深期。身漸老,風流縱在,逢花那似當時。東閣占春宜早,甚開遲也似,雪屋疏籬。須公彩毫度曲,錦帳題詩。多應見我,怪尊前、華發其誰。煩道與,巡檐共笑,元是舊日相知。
與君同氣不同家,今度書遲望眼賒。遇物卻思高姓似,江頭行坐看蘆花。
瓜洲對峙玉嵯峨,指是金山十里過。著眼云容當夏異,撩人風物過江多。游情剩得收煙雨,詩料分將與月蘿。穩記船經閶市下,方言細聽譜吳歌。
薊北才能會,聲華早見收。道高傳吏部,詩好入隨州。別宴當梅雨,官程過麥秋。江湖憂正切,休上望京樓。
南北峰前里外湖,秋清偏愛月輪孤。神魚聽樂有時出,倦鳥安巢不夜呼。十里水云涵玉鑒,萬家民物在冰壺。涌金門外曾行處,人道賢侯似大蘇。
人生有恨易悲秋,情到深時方始柔。瑟瑟霜風摧木葉,蕭蕭冷雨暗雙眸。花殘猶記發新萼,月缺曾思覓舊游。零落只因還潔去,寸心豈讓陷渠溝。
濟南從古多名士,崛起皋夔薊北空。君喜有堂堪逸老,上嫌無職可酬功。蒼生日愿起安石,綠野今難留晉公。盛烈屢勤銘鼎鼐,龍韜猶冀感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