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首書事二首 其二
扶持又度改年時,耄齒侵尋敢自期。
中夕祭余分馎饦,黎明人起換鍾馗。
春盤未抹青絲菜,壽斝先酬白發兒。
聞道城中燈絕好,出門無日嘆吾衰。
扶持又度改年時,耄齒侵尋敢自期。
中夕祭余分馎饦,黎明人起換鍾馗。
春盤未抹青絲菜,壽斝先酬白發兒。
聞道城中燈絕好,出門無日嘆吾衰。
又在他人扶持下度過了新舊年交替之時,衰老之態漸顯怎敢有更多期許。半夜祭祀結束后分食馎饦,黎明時分人們起來更換鐘馗畫像。春盤里還沒擺放上青絲菜,就先舉起壽酒敬給白發的自己。聽說城里的燈非常好看,可嘆自己衰老無法出門去欣賞。
扶持:指需要他人幫助。
耄齒:指年老。侵尋:漸進,漸次發展。
中夕:半夜。馎饦(bó tuō):一種面食。
鍾馗:傳說中能打鬼驅邪的神,歲首常貼其像以驅邪。
春盤:立春日的食品,盤中盛有各種生菜。青絲菜:指春盤中的蔬菜。
壽斝(jiǎ):壽酒。斝,古代青銅制的酒器。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應是詩人晚年時在歲首所寫。當時正值新年交替,民間有各種節日習俗,而詩人年老體衰,身體狀況不佳,在這樣的情境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歲首節日活動為線索,展現了節日的熱鬧與自己衰老的反差。主旨在于抒發時光易逝、年老體衰的感慨。其特點是通過生活細節描繪節日場景,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節日風俗和詩人心境。
此心偏向寂寥難,學至寂寥心自安。
楊柳忽驚秋色晚,芭蕉不耐雨聲寒。
白云深處人相別,明月圓時我獨看。
極目吳天征棹遠,渡頭斜日落楓丹。
仁孝初聞代,謳歌早戴虞。
多能天與圣,大度祖同符。
惻怛欽刑詔,嚴恭事帝圖。
初終兩甲子,經遠有宏模。
越??蜀艇亂相偎,風飽千帆帶雨開。
閣上鳴鑾今已往,江頭飛鶩只堪哀。
柳汀絮滿河豚賤,桃塢花殘石首來。
應接溪山吾不暇,自憐白發欠詩才。
赤壁濡須事已虛,且依櫟閘酹芳壺。
九原尚擬吞銅雀,千載今惟記赤烏。
湘浦有人修舊祀,荊州無地展雄圖。
定知斫案英靈在,閑對祠前洗湛盧。
五丈高原躍戰鞍,同州太守舊藩官。
路挑野鬭皈南急,旗獵風鳴帶北寒。
采石盤中兵膽涌,橘紅袍上箭痕干。
雞豚放卻西元帥,只要當時國步寬。
家住衡山茗塢深,軒轅道士是知音。
窊尊酒好聊同醉,石鼎詩難莫浪吟。
雨外虺隤寒食路,花邊格磔故鄉心。
卻懷世上揚雄少,腸斷侯芭何處尋。
獨住云邊舊草堂,恨無微力答吾皇。
又驚烽火交丁未,暗惜山河到靖康。
塞馬病銜秋草白,鄉兵泣對野花黃。
年來喜報殘金滅,歌舜歌堯入樂章。
茫茫宇宙事如何,夕菊朝蘭宛轉歌。
陌上柳條誰折盡,客中秋思夜來多。
陽春欲奏朱弦斷,江水長流白鳥過。
一自五湖人散后,更無魂夢出煙蘿。
蓐食需明出遠村,筍輿咿軋睡昏昏。
禾麻豐歲云連畝,風露高秋水落痕。
清曉跨鞍兒從父,當年戲彩母憐孫。
白頭老病松楸隔,一望云飛一斷魂。
問戶垂楊句,江湖半世看。
不應求五嶺,卻自建孤壇。
浙社朋游盡,唐詩氣味寒。
今朝流水譜,只可子期彈。
中分吳越大江流,君自東歸我尚留。
煙鎖白楊漁浦晚,風鳴黃葉鳳城秋。
窮途散盡三千客,故國難忘十二樓。
依舊團圓今夜月,照吟不照別離愁。
芳菲時節思悠悠,快與風光汗漫游。
萬物不如花富貴,一春唯有蝶風流。
仙曾許我黃金骨,天不饒君白雪頭。
隨處是家隨處客,夜來何事夢滄洲。
九拔鯨牙氣貫虹,玉堂歸只守文窮。
世無真魏扶吾道,人以干淳望此翁。
大地精靈藏筆下,國家命脈寄山中。
缊袍羸駟崇仁路,正擬登門聽擊蒙。
我住千巖萬岳州,金華佳處未曾游。
心期小艇頻歸洞,夢帶清風獨倚樓。
野店霜深聞寒雁,水村月淡見沙鷗。
明朝還憶西湖上,楊柳芙蓉正暮秋。
子胥山上噪群烏,舊日英靈在此無。
臣節已虧因撻楚,兵籌雖用奈亡吳。
云屯灌木疑烽戍,石列平城設陣圖。
只可共憂難共樂,知君唯有一陶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