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書記二首 其一
相逢雖晚意無加,滿腹經綸肯浪誇。雅興屢陪郊外樂,清譚不尚酒邊嘩。忍于柳驛攀金縷,記取梅坡嚼玉花。木落山空平野闊,浩然別思滿天涯。
相逢雖晚意無加,滿腹經綸肯浪誇。雅興屢陪郊外樂,清譚不尚酒邊嘩。忍于柳驛攀金縷,記取梅坡嚼玉花。木落山空平野闊,浩然別思滿天涯。
水如奔箭穿霞壁,舟與浪花相拒敵。千巖萬壑勢將崩,一石中流猶蕩擊。風挾驚濤似颶來,斜吹一半斷虹開。潮向北江猶可上,西江從未有潮回。北江勢比西江緩,水性西江尤勁悍。時時一口似龍門,萬里飛流束欲斷。牂牁至此尾閭同,到海猶須兩日功。傾瀉不教元氣盡,故為三峽呂梁中。
愁霖淹別墅,朋舊解招攜。竹偃侵花徑,欄傾礙鶴棲。苔生吟畔石,蟲篆壁間題。佇待晨曦至,腰鐮課秫畦。
薄薄秋云夜轉長。依然牛女冷相望。階前已怯碧羅裳。錦字兩行閑涕淚,冰弦一弄古瀟湘。更無人處自回腸。新月纖纖下彩云。夢回人在碧荷村。瓶花相倚自溫存。搖落未禁風雨鬢,飄零拚付淺深樽。乍聞跫咽人籬根。
杖藜窅窕更崎嶇,黃葉漫山路欲無。小屋低煙長短竹,曲塘斜日兩三鳧。
流云沙浦水泱泱,難遣深情白石郎。當日馀春真別去,海涯猶是兩相忘。
三度來登多景樓,妙高臺上始能游。長江如練山如畫,獨倚闌干笑白頭。
黃金買吳兒,明珠換楚女。七歲作鸞歌,八歲能鳳舞。
通江山水甲岷川,和氣融融滿四邊。儒者易成千里政,鄉人近得兩重天。金罍淺飲雖歌舞,玉麈高談盡圣賢。不是春秋為冷學,借留何計及三年。海勢茫茫會百川,一麾正在海西邊。鴻收迅翮方棲渚,鶴吐清音自徹天。落筆盡降詩里將,放懷常對酒中賢。及鋒急用應非晚,留滯紅塵已數年。
將軍意氣似平原,三十年間客滿門。為道報恩須國士,得來只是一壺餐。
葉間綴朱實,實落綠成陰。一步還一摘,不知苔徑深。
冰霜肌骨是家傳,染得胭脂不記年。雅趣自無前度好,芳名猶冒舊姻緣。濃香已被東風引,艷色曾經俗眼憐。世事只因忘故態,便教清議得嗔嫌。
豈徒傷短命,三疊嘆秋風。世變初今異,心惟爾我同。門常關柳畔,徑祇辟篁中。共勵千秋業,誰知一半空。
四月官場入納時,鄉耆旁午上門追。請看貧婦通宵織,身上曾無掛一絲。
霜根斸得換枯藤,點破峨嵋六月冰。深伴團瓢依曲盝,扶看瀑布上崚嶒。煙霞拂拭交湘客,風雨飛來寄岳僧。宜近石頭聽說法,捧持童子發鬅鬙。
芭蕉有絲猶可績,績成似葛分絺绤。女手纖纖良苦殊,馀紅更作龍須席。蠻方婦女多勤劬,手爪可憐天下無。花練白越細無比,終歲一匹衣其夫。竹與芙蓉亦為布,蟬翼霏霏若煙霧。入筒一端重數銖,拔釵先買芭蕉樹。花針挑出似游絲,八熟珍蠶織每遲。增城女葛人皆重,廣利娘蕉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