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堂四首 其三
野堂地僻無車馬,草徑柴門晝亦扃。
栗里雖貧儲舊粟,玉川終老抱遺經。
病身凜凜殘秋葉,故友寥寥欲旦星。
賴有吾兒堪暖眼,夜闌常共一燈青。
野堂地僻無車馬,草徑柴門晝亦扃。
栗里雖貧儲舊粟,玉川終老抱遺經。
病身凜凜殘秋葉,故友寥寥欲旦星。
賴有吾兒堪暖眼,夜闌常共一燈青。
野堂地處偏僻,沒有車馬往來,白天時,雜草叢生的小徑和柴門也都是緊閉著。就像陶潛即便貧窮家中也有舊糧,盧仝一生抱著經典著作直至終老。我這病弱之身如深秋殘葉般搖搖欲墜,故友稀少得如同黎明前的星星。幸虧有我的兒子能讓我心生慰藉,夜深時常常和我一起在一盞青燈下相伴。
野堂:詩人居住之處。
扃(jiōng):關閉。
栗里:指東晉陶淵明,他曾隱居栗里。
玉川:指唐代詩人盧仝,自號玉川子,一生苦讀經書。
凜凜:寒冷、凄涼的樣子。
暖眼:看著舒心、欣慰。
夜闌:夜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晚年,居住在偏僻之地,身體多病,故友漸少,生活相對孤寂,在此心境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晚年的孤寂心境以及有子相伴的欣慰。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意象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在困境中堅守自我、安貧樂道的精神。
帝圖會昌,仁獸效祥。雙觡共抵,示武不傷。四靈為畜,玄枵耀芒。公族信厚,元元阜康。
巴陵女子天下奇,石作心肝冰作脾。生平見義不見巳,抆淚恨殺襄陽兒。臨終裂素寫怨語,生氣猶能起風雨。君不見虎符系頸東海檣,令人愧死巴陵女。
一曲滄浪兩葉舟,杖藜二老足清游。何當借取謝家屐,直上東山最上頭。
伯高何但省郎才,為有詩名水部來。官驛算無千里遠,斗門日放幾回開。深春尚擁藍關雪,未蟄先驚夏澤雷。莫為苦吟留過客,舟行到此已心灰。
十室黃茅屋,千峰紅葉村。喧厖蠻俗異,質樸古風存。雞犬連猺洞,牛羊到縣門。殘年歷荒徼,遙布圣明恩。
父老書頻至,瘡痍嘆未醒。長懷閩日白,難照楚山青。野兕稍離室,河魚更入庭。怨歌滿天地,不遣仗君聽。
五兩約歸艎,正石尤、暮生煙浪朝滿。白帝彩云間,收還掛、連江薄寒如剪。鬣明衣飽,夢中飛渡蓬萊淺。畫樓竟日颙望處,過卻斜蒲幾片。東來細雨如塵,對接食神鴉,隨墻乳燕。宮錦記催裁,障泥卸、津鼓戒嚴撾遍。韶光客里,鏡屏黏就楊花怨。小箋無恙何人寄,回首青陽天遠。
雨去云來十二峰,渚宮樓閣暮重重。細腰無限空相妒,不覺瑤姬夢里逢。
蓬棚未倒倚崗斜,分店全無只此家。喜有油條兼白粿,且來奶滴混紅茶。荒村野壟鳴幽鳥,赤日藍天聳綠椰。路已半程方九曲,中原欲到望仍賒。
綱常千古事,憐爾志如霜。首欲階前碎,珠憑頷下藏。有生心盡折,縱死骨猶香。不似青蓮客,無端謫夜郎。
疏燈欲盡漁商市,小雨似開桃李顏。一夜檐聲鳴甕盎,無人知我坐蒲團。
門外黃塵掃不開,何由吹得到靈臺。閒看倦鳥投林去,靜愛孤云出岫來。彭澤高人多逸興,峨眉仙客有天才。祗今誰到悠然處,同采秋香共一杯。
吳興妙年冰雪姿,鷗波水暖清漣漪。醉揮兔穎盡書法,密竹幽蘭蒼玉枝。湘濱楚畹煙霧濕,我欲佩之將何適。千載孤芳烈士風,一調朱絲對寒碧。
芳洲繞郭溪如練,中有風光共流轉。方今得尹日添長,化作河陽一花縣。獨龍注雨澆桑麻,芳菲總不爭紛華。陽州地遠牡丹少,酴醾晚作留春花。君家朱樓映池沼,高架瓊瑤覆花島。欲求此花同一卮,試勸春歸無草草。
鑒水木安流,往來任潮汐。何代架橋梁,豎此江心石。天津啼杜鵑,魂銷迎送客。長橋名伏波,馬公未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