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持缽道人
青鐵作小冠,白纻縫短褐。
右扶九節杖,左執七綴缽。
何嘗有定止,到處可生活。
惟有烈士心,白刃不能奪。
相逢一笑粲,滯思得披豁。
揮袂去若飛,跂望已天末。
青鐵作小冠,白纻縫短褐。
右扶九節杖,左執七綴缽。
何嘗有定止,到處可生活。
惟有烈士心,白刃不能奪。
相逢一笑粲,滯思得披豁。
揮袂去若飛,跂望已天末。
用青色鐵制成小冠,用白色苧麻縫成短褐。右手扶著九節杖,左手拿著七綴缽。他從來沒有固定的居所,到處都能生存生活。只有那烈士般的內心,即使面對白刃也不能使其屈服。與他相逢時彼此粲然一笑,我凝滯的思緒得以開闊。他揮一揮衣袖像飛鳥般離去,我踮起腳遙望,他已消失在天邊。
青鐵:青色的鐵,這里指制作帽子的材料。
白纻(zhù):白色的苧麻織物。
九節杖:傳說中仙人所用的手杖。
七綴缽:僧人所用的缽。
定止:固定的居所。
烈士:有氣節有壯志的人。
粲:露齒而笑。
滯思:凝滯的思緒。
披豁:開闊。
揮袂(mèi):揮動衣袖。
跂(qǐ)望:踮起腳遠望。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在旅途中或日常經歷中遇到持缽道人,被其形象和精神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持缽道人的自由灑脫和堅定氣節。其突出特點是人物形象鮮明,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高尚精神品質的追求。
把酒燈前醉復傾,別離無限異鄉情。一身千里久為客,百歲幾時長見兄。春雨園廬青草遍,暮云丘隴紫芝生。白頭遂我東轅日,數畝圭田得耦耕。
借屋暫移家,當門亦艤槎。地蒸云觸石,江漲雨崩沙。盧橘初垂顆,冬青未落花。老夫無一事,日日醉流霞。
不堪聞此語:吾死汝其歸。今日歸須緩,當前事莫違。抱持恩罔極,留滯意全非。忍聽秋床臥,惟沾粥影稀。
情閒有時被物惱,即無恚怒亦生嗔。頻來語燕如疑主,獨立鳴鳩不怕人。
依郭山如畫,青青入牖來。蹉跎書卷夢,辛苦斗筲材。江近潮初落,春寒花未開。微情何所托,黽勉負師儕。
浮圖聳矗碧山頭,頂上藤蘿老樹秋。天寶亂離經過未,開元遺跡爾還留。月臨七級彬亭冷,影浸孤城碧水流。問道階梯何事廢,只緣高處客心愁。
曲江南陌亂垂煙,勾引春風入管弦。惆悵幾枝憔悴盡,與人長系別離船。
雪窗若向靜中尋,得見昔人藏用心。舉目霄壤皆可樂,沂源正是此胸襟。
意氣相逢更爽然,由來楚客自多賢。匣中龍劍應長合,袖里明珠好并圓。美酒但謀清夜醉,雄心寧藉故人憐。臨邛近見誇車騎,大可成都擁鼻眠。
有客在澗西,掬泉弄秋月。委心任自然,稍稍忘蘊結。空山更何有,白云靜堪悅。時還摻孤琴,清音隨意發。卻復念故廬,州城暮天闊。落葉飛不停,歲月去飄忽。世道猶崎嶇,歸計那可決。浩歌一長嘆,涼飆激疏樾。
寒風蕭蕭月入戶,渺渺云飛水仙府。仙人一去不知所,池館荒涼似無主。江城歲晚路途阻,邂逅相看顏色古。環佩無聲翠裳舞,欲語不語情悽楚。十二樓前問鸚鵡,滄海桑田瞇塵土。王孫不歸望湘浦,芳草連天愁夜雨。
屋倚松杉路擁莎,金鰲小隱且婆娑。幾年有約遙相望,一棹何時肯見過。老去山中空歲月,秋來江上政風波。黃花滿眼香醪熟,對此其如逸興何。
白社相從遠與劉,可憐衲子溷儒流。自嗟達巷知夫子,緬想諸荀從太丘。書寄洪喬空爾耳,詩編杜集可容不。前山底處堪長望,我欲攜筇上上頭。解印歸來白社劉,風流靖節許同流。詩來幾說鶯求友,老去自慚狐首丘。會合由來天幸耳,殷勤還識我心不。春回是處堪行樂,能復攜錢掛杖頭。書賢從事我非劉,杰句君爭萬壑流。擬學岑參酬杜甫,可能列子識壺丘。倦游審已懸車矣,問字猶多載酒不。無限相思梅發處,手摧殘雪嗅枝頭。
水風輕,吹不皺。上下浮光,兩鏡光相就。云錦搖香吹散酒。細聽清談,玉屑津津嗽。明月前,斜陽后。竹露秋聲,拂拂寒生袖。掇取湖山聊入手。紫閣黃扉,到了終須有。
先人手種一川松,為棟為杗似未中。只合茅齋聽驅使,為公六月喚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