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蘇長公洗墨池亭戲作
江空草綠酒旗風,半醉黃州煙雨中。五百年前曾洗墨,依稀猶記雪堂東。
江空草綠酒旗風,半醉黃州煙雨中。五百年前曾洗墨,依稀猶記雪堂東。
窮冬逆旅身,薄宦此艱辛。
渡水添愁思,看山憶故人。
煙生村落晚,雨過竹松新。
昨夜還鄉夢,逢君苦未真。
春郊躬勸相,稅駕擬禪關。
院古深藏竹,堂虛浄對山。
日曛農父醉,云伴老僧閑。
暇日還攜茗,同來瀹虎斑。
卜宅從先壟,駕言練日良。飛蓋騖玄駟,古柳被龍?。按轡且徐驅,聽歌薤露章。
憶昔朱峰仙,浩劫思陶唐。貂蟬換羽衣,翩然來帝旁。西車極岷峩,南佩窺瀟湘。高牙開桂林,瑞節照襄陽。多少經綸業,春風散八荒。歸來不言功,低簪鴛鷺行。
一朝侍甘泉,天渥方對敭。堂堂山立姿,九尺鬢眉蒼。胡為勇不留,瑤宮去路長。
夫人有令德,威鳳趣歸凰。輪摩同入道,未忍遽相忘。春天渺無際,春花堪斷腸。祇今楓林崗,雙玉一時藏。
西南多甘棠,日莫人凄涼。風月三千篇,爛爛光生香。佳郎與快婿,門戶未渠央。三者無一憾,嗚呼公不亡。
屋自與山背,西原景最清。
涼風從下起,新月向前明。
林靜聞僧語,田虛見鷺行。
此方多積翠,略似鎮南城。
君不見司馬子長志橫秋,少年足跡不肯休。胸中盤屈奇偉氣,筆力直與造化侔。
又不見杜陵子美夸壯游,一身幾走半九州。吟懷吐納天地秀,作為篇章光斗牛。
君今去去幾千里,匣劍囊書赴知己。知己從來素有情,投機之會趨功名。
功名豈有作能致,莫辭跋涉長江行。長江四月南風起,武昌魚飲秦淮水。
南風不久又西風,食魚休忘鱸魚美。天涯別夢思城東,何日一樽重與同。
草橋夜醉月明下,桃關晴吟春色中。不堪蜀魄相催去,卻憐檣燕相留住。
一片離情去住間,正是游人腸斷處。荊湖右道分南北,勢與中原豈懸隔。
五湖膏血互吞噬,萬里煙塵入謀畫。莫如子長子美但能事文章,蚤歸來獻平戎策。
寄問安仁弟,弦歌又一年。
流來溪水遠,清到縣門前。
故里人情樂,新居物色鮮。
宦歸言話款,正及早梅邊。
晨起風吹面,朝晴野霧收。
高峰多遠見,淺水少平流。
世事非難了,塵勞獨未休。
今年看鬢發,已變一莖秋。
營筑未休臿,曉夕留松區。忽聆載輀車,歸自杭與湖。
冷雨澀不晴,山徑淖如涂。間關五百灘,轉軸上云衢。
純孝格玄穹,安席若平鋪。憶昔祖慈親,六月暑方徂。
奠酒雖百壺,練溪焦釜枯。今日溯長風,辛岨諒一如。
維公有賢稱,靄然溢枌閭。千金手不售,其鐘后人乎。
天畀此石窌,指顧即吾廬。且復愆以平,萬家守者居。
甚欲一引紱,山寒阻前趨。黃羅金紫峰,送目但躊躇。
山是朝廷賜,名從古昔傳。
為堂居此地,汲水記前賢。
雨露余根在,荊榛細蔓緣。
困來求一盞,打坐亦安禪。
冷落生愁思,衰懷得句稀。
如何秋夜雨,不念故人歸。
蛩響砌尤靜,云疎月尚微。
惟憐籬下菊,漸漸可相依。
郡以竹為名,因知此地清。
溪來城下綠,山到市邊平。
入幕非無客,能文必有聲。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為情。
去年官滿處,送子意何如。
地接泉山近,人依大澤居。
南中繁賦役,美政輯田廬。
公退無他事,彈琴更讀書。
湘水知幾派,到湖相合流。
煙深云夢曉,風靜岳陽秋。
送子方行役,令予憶舊游。
文書時正省,賦詠可登樓。
女郎祠下池,清瑩薄山腳。
游鱗明鑒中,素恃神可托。
群嬉不畏人,似得天真樂。
祠者常見憐,投食任爭綽。
且疑神佑之,縱嚵安敢摸。
達者時公攘,羹鲙陷烹斫。
神乎所保扶,未免挫陰惡。
何如致君人,其道本宏博。
天下日唐虞,聲教盡薰灼。
推此及微類,魚鱉得咸若。
新葺公居北,虛亭號養真。
所期清策慮,不是愛精神。
滿目林壑趣,一心忠義身。
吏民還解否,吾豈茍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