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擷芳園會呈晏相公
今日始見菊,雖見未全開。
猶勝昔無酒,持望白衣來。
破颣浮金英,雜蟻已盈杯。
何必探丹萸,結佩上高臺。
自不愧佳節,安聽飛鴻哀。
今日始見菊,雖見未全開。
猶勝昔無酒,持望白衣來。
破颣浮金英,雜蟻已盈杯。
何必探丹萸,結佩上高臺。
自不愧佳節,安聽飛鴻哀。
今天才見到菊花,雖然見到了但還沒有全開。這也勝過往昔沒有酒,只能盼望送酒人到來。帶著瑕疵的菊花泡在酒中,酒面上泛起浮沫已斟滿酒杯。何必去尋找丹萸,系在身上登上高臺。自己無愧于這佳節,哪還會在意飛鴻的哀鳴。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擷芳園:園名。
晏相公:指晏殊,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白衣:晉代陶淵明重陽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未幾,江州刺史王弘使白衣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歸。后因以“白衣”作為送酒人的通稱。
破颣(lèi):指有瑕疵的菊花。
金英:指菊花。
雜蟻:指酒面上的浮沫。
丹萸:即茱萸,古代風俗,重陽節佩茱萸登高,以避災邪。
此詩創作于重陽節,詩人在擷芳園聚會。當時社會相對穩定,重陽節是傳統節日,人們有登高、賞菊、佩茱萸等習俗。詩人可能在與晏相公等人聚會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展現出一種不隨波逐流、自我滿足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重陽節的自我滿足與超脫。其特點是不追求節日的形式,以樸素語言表達深刻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節日感悟。
田下泉鳴春雨晴,
新秧無數已齊生。
一年農事從今始,
會見西風玉粒成。
才見南飛又北飛,征途萬里影依依。
斜陽滿地人何處,芳草連天汝獨歸。
楊柳春風聲下上,梧桐秋雨夢依稀。
雪泥舊事渾如昨,回首前塵跡已非。
山色湖光久寂寥,
夕陽影里話前朝。
要知風景天然好,
吾愛三橋勝六橋。
白冷封階夜月清。
枕函誰伴石三生。
龍宮秋色割難成。
極浦吳波愁浣纻,
隔樓秦柱促搊箏。
六朝金粉別離情。
群盜因循玩木鵝,忍言陵寢罷誰何。井桓鳥集人煙斷,叢構狐鳴夕磷多。
酒客狂曾揮蔗杖,書生弱亦弄枝戈。三千精騎夸邢邵,殘墨拚將楯鼻磨。
男兒生豈負頭顱,久事雕蟲愧壯夫。欲問偃妖誅楛矢,誰驚穆御誓桃弧。
貉奴白帢頻收系,蛾賊黃巾未伏辜。今日擁書三萬卷,可堪持作解兵符。
喜聞潁弟與坡兄,趁小春晴野外行。
獨樹荒村生處僻,落霞孤鶩去邊明。
豳風酒食歸田樂,韶部塤篪打稻聲。
從此廣文差飯足,素餐祇愧老農耕。
雁字遠天橫。萬樹煙平。吹來急雨逗離情。聽到凄涼眠又起,挨盡殘更。
空響四山聲。知是風生。小窗孤枕薄寒清。夢醒哪奈愁況味,影瘦燈明。
江水何茫茫,北風送南寒。攪我幽人懷,極目馳江干。
曲江植芙蓉,大道良不遠。乘風說飛翰,爰葺甘泉館。
此去即梅關,一竅誰鑿之。千秋仰嵯峨,金鑒真人師。
望望青原山,昔侶白鶴仙。杳矣東廓翁,念之成潸然。
桐江即嚴江,挺挺念庵宅。安得從明齋,于焉永嘉客。
新泉浚留都,濟濟濯纓侶。語默本同心,豈以岐出處。
玉女開澄潭,盤盤玉陽洞。養靜時閉關,煮石誰人共。
欲駕揚州鶴,憩息甘泉窩。仰瞻仰宸樓,下盼庭樹柯。
我懷孔多方,道遠莫致之。酩然事高酌,以慰遐相思。
少年游藝共芳春,
取次連鑣只二人。
小吏兩番階下立,
口含天憲羨君身。
如塵如夢如絲,脈脈意誰知。歸來恨晚,休搖屈戍,慢叩罘罳。
一陣碧虛窗外雨,三通鼓,人去多時。空留彩句,蜜花箋淡,鳳脛燈攲。
亡國極仳離,南宋厓山止。
傷哉陸丞相,猶作承平視。
講學舳艫中,正笏波濤里。
直待戰屢敗,大勢知難抵。
三子一夫人,先令赴海水。
夫人有難色,公曰姑稍俟。
待我負帝來,與汝偕行耳。
史稱陸秀夫,負帝赴海死。
但紀其君臣,未詳其妻子。
妻子與君臣,相繼尸浮起。
合葬厓山旁,村民猶展祀。
一塊乾凈土,屹若華嵩峙。
家乘載獨詳,記之補國史。
上巳觀花花意秾,
今年正與昔年同。
當時同賞知何處,
把酒猶能對遠風。
萼綠華堂艮岳東,
梅花萬數繞離宮。
宣和舊事無人記,
粉面含凄向朔風。
仙境不可到,誰知仙有無。
或乘九斑虬,或駕五云車。
朝倚扶桑枝,暮游昆崙墟。
往來幾萬里,誰復遇諸涂。
富貴不還鄉,安事富貴歟。
神仙人不見,魑魅與為徒。
人生不免死,魂魄入幽都。
仙者得長生,又云超太虛。
等為不在世,與鬼亦何殊。
得仙猶若此,何況不得乎。
寄謝山中人,辛勤一何愚。
曾聞高節冒冰霜,
三月開花滿路香。
虬鬣龍鱗今老大,
學他挑弄色輕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