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持國石蘚
石根云常蒸,老蘚密于毯。
濕翠連澗陰,浄綠繞巖坎。
不異泉上芹,豐茸猶可擥。
安知山中客,遠寄趣已淡。
石根云常蒸,老蘚密于毯。
濕翠連澗陰,浄綠繞巖坎。
不異泉上芹,豐茸猶可擥。
安知山中客,遠寄趣已淡。
石頭根部常常有云霧蒸騰,老蘚長得比毛毯還密集。濕潤的翠色連著山澗背陰處,純凈的綠色環繞著巖石。它和泉水邊的芹菜沒什么不同,茂盛的樣子還可以采摘。哪里知道山中的客人,遠寄此物情趣已很淡泊。
持國:可能是作者友人。
蒸:蒸騰。
浄:同“凈”。
豐茸:茂盛的樣子。擥:同“攬”,采摘。
安知:哪里知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作者友人持國寄來石蘚,作者由此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閑適的生活狀態,對山中自然之景有獨特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山中石蘚及友人的淡泊情趣。其特點是寫景生動,以景寄情。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審美。
強作無情是諱遲。
沈吟幾度動然疑。
蟾光相共不相違。
敧側飆輪成悵望,
懺除結習費尋思。
嶄新世界赴程期。
養花藏日半籠晴,
尚有嬌紅照眼明。
卻恨中年怕離別,
好詩撩動故鄉情。
錦城舊事不堪論,
回首繁華欲斷魂。
繡轂金羈三十里,
至今猶夢小東門。
長憶秦溪馬文璧,能詩能畫最風流。酒酣落筆皆天趣,剪斷巴江萬里秋。
田家一簇江南路,草閣柴扉近水開。人背夕陽巫峽去,雁將秋色洞庭來。
一拳拳倒黃鶴樓,
一趯趯翻鸚鵡洲。
幸有傍人為著力,
自家端坐看揚州。
貧近山家作此行,潘輿來只費三程。
責兒反鲊嫌疑謹,使婦供鮭奉養清。
吾不入城避瓜李,子因謀野過柴荊。
紫薇老病君房去,自課樵歌代遠情。
云聯遠秀正秋明,野落晴暉直視輕。
水氣相從煙未集,楓林虛極色難盈。
平郊粳稻朝新沐,大澤鳧鹥夜自鳴。
莫謂茂陵愁足理,龍堂新月滌江城。
紅粉蛾眉號善才,未央宮宴百花開。琵琶弟子皆承寵,月落香銷獨自回。
墻內李花門內桃,春風吹動競妖嬈。誰知月下江妃樹,別殿無人慰寂寥。
宵短難成夢,堂虛易受風。
吟螀來遠近,饑鼠過西東。
百行修成道,三餐逼作翁。
側身天地闊,又見曙光紅。
蕊珠宮殿月茫茫,我道分明即故鄉。
花里便為仙世界,云邊堪想古衣裳。
眾香國暖春常笑,群玉山高夜放光。
愿得畫中人不老,年年只作畫中妝。
水殿風清急景斜,靈君初下五云車。
碧羅寶扇雙題字,記是誰人詠落花。
麻姑擗麟不肯食,飛猿嶺上餐松實。
月冷天空涵曙光,露色凝煙白如蜜。
僻處因耽道,讀書獲我心。
為嫌牽俗累,不厭入山深。
野趣聊荒遁,才名豈陸沈。
圣朝思夢卜,終忍臥園林。
改造自然,更新世界,何人不轉年青。為公起舞,我竟似髫齡。
百歲知應更健,共爭來、持久和平。高軒過,翩然一鶴,回首覺身輕。
滄桑都閱遍,貞元舊曲,有耳誰聽。看諸般發展,福至心靈。
草長鶯飛時候,攜春酒、歲歲同傾。江南好,風光流轉,隨處撥芳馨。
誰挽銀河夜洗天,盡收氛祲報豐年。
風聲捲地千山動,雷鼓驅云萬樹顛。
龍起滄溟翻巨浪,雨深新水滿平田。
何因卓錫匡廬上,臥看懸崖瀑布泉。
此君一個,與我周旋林下坐。
新出三竿,官樣青袍玉筍班。
蕭蕭風動,驚破西堂春草夢。
舊籜還裁,好放些兒月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