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等慈寺閣望嵩岳
崢嶸古寺閣,蒼山插晴簷。
少室出天外,巍巍何尊嚴。
王都在其下,風露國所霑。
日暮飛云歸,已失中頂尖。
崢嶸古寺閣,蒼山插晴簷。
少室出天外,巍巍何尊嚴。
王都在其下,風露國所霑。
日暮飛云歸,已失中頂尖。
古老的寺閣高聳挺拔,晴朗的屋檐好似插入了蒼翠的山巒。少室山超出天外,多么巍峨莊嚴。帝王之都就在它的腳下,這里都承受著國家的恩澤。傍晚時分,飛云歸來,已經看不見少室山的頂尖了。
崢嶸:高峻的樣子。
少室:少室山,嵩山的西峰。
王都:指北宋都城汴京。
霑:同“沾”,潤澤。
此詩創作于詩人在汝州之時。汝州離嵩山較近,詩人登上等慈寺閣遠望嵩山,被其雄偉的景色所震撼,從而創作了此詩。當時北宋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心情較為閑適,有心情欣賞自然美景。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嵩山的雄偉壯麗。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雄渾。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力和出色的描繪能力。
風性無周無不周,
手中扇子等閑搖。
風前吹起無根樹,
不作桑條作柳條。
自從飄泊臻茲島,歷數飛蓬十八年。
函谷誰占藏史氣,漢家空嘆子卿賢。
土民衣服真如古,荒嶼星河又一天。
荷鋤帶笠安愚分,草木馀生任所便。
湘江帝子彈瑤琴,恍惚神游眾香國。畫手東吳擅顧雍,妙寫蘭心與蘭南。
仙姿亭亭俗艷空,有意無意天然工。真珠簾卷玉鉤墮,千花一笑羞群紅。
嫩芽細撥銀鉤小,麝墨螺煙自縈繞。映帶爭看取勢妍,縱橫會得忘言巧。
翻思昨夜醉停樽,露臺獨立吟黃昏。翩其仙袂御風去,花氣為我留詩魂。
畫蘭人本蘭臺史,品格幽蘭足相擬。滇池草色綠蘼蕪,遠駕星軺采芳芷。
秋江夢君水一方,碧城杳靄云蒼茫。嫣然花容隔香霧,愛而不見心徬徨。
燕臺高吟夕陽暮,間情別有滄洲趣。君還翰墨興飛騰,我已容華回非故。
惠我清風拂素箋,蘅皋幽思倩君傳。好與美人搴作佩,墨華如醉潑湘煙。
少帝龍飛晉水時,
鄴侯經畫自多奇。
衡山半似商山隱,
重為儲皇定國基。
雪翁來覓雪坡詩,
冰雪相看太絕奇。
一片紅爐參徹了,
梅花香透玉橫枝。
春來是處總關情,偏近池塘雨后生。
滋蔓傍人如有意,托根隨地不知名。
裙腰一道撩飛蝶,釵股千莖襯落英。
莫把官袍論顏色,年年空惹路塵輕。
碧岫峰頭借問人,
指山窮處未安身。
雖然免得重陽令,
爭似靈苗不犯春。
路折村橋一徑賒,
綠楊輕飏酒簾斜。
暖風細雨催寒食,
開遍青山郁李花。
東南都會,會稽形勝,居然晉代風流。
宛委赤書,蓬萊紫氣,天連星宿牽牛。
佳境任優游。向山陰道上,秦望峰頭。
萬壑千巖,當時曾此鎮揚州。
依稀舊跡還留。悵蘭亭人散,蕺里歌遒。
九曲風光,五湖煙雨,望中處處生愁。
時泛小犀舟。看西施西去,花謝妝樓。
猶見若耶春漲,綠草遍芳洲。
翠縠參差拂水風。暖云如絮撲低空。麗人波臉覺春融。
纓掛寶釵初促席,檀膏微注玉杯紅。芳醪何似此情濃。
廢綠生波,殘紅辭樹,九陌塵荒日晏。月影秋千,隔鄰墻誰見。
費惆悵、似說星辰昨夜何許,雨葉風燈相亂。悄對重門,想桃花人面。
記珠簾、畫燭深深院。如澠酒、翠袖殷勤勸。燕燕幾度飛歸,把雙眉都展。
甚開奩、頓覺吳霜滿。籠鸚地、畫出離鸞怨。忍更聽、卻手琵琶,濕青衫一片。
當年笑逐魚千里,今日欣安鵲一枝。請看太陽溫暖下,世間何物不光輝。
河清時節近中年,愛日長依共產天。喜得妻兒開口笑,良辰美景誦當前。
洋洋東海上,接淅亦東歸。先圣風斯遠,今人事轉非。放回甘萬里,逆旅復多違。可是巢由叟,牽牛早息機。
東風吹柳樹,日暮絮紛飛。對此懷春色,其如嘆客衣。雛鳧浮水綠,野鶴帶晴暉。芳草游人盡,天涯獨未歸。
離懷杯酒散,到夢復凄其。經月青齊外,何時嶺海湄。南池人不作,江上柳空遲。古跡成彫謝,中流有所思。
早憶還家日,虛窗石幾涼。以茲幽思劇,其奈客途長。在處憂風雨,所經少稻梁。夢魂能識路,高枕是吾鄉。
抱膝在鴻干,臨風一解冠。數奇還落落,道拙竟漫漫。隱去猶川涉,歸歟嘆路難。得還守窮巷,不敢問長安。
四海無遠志,一溪甘遂心。牽牛避洗耳,臥著桂枝陰。
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涼。夜闌鄉夢破,一雁度衡陽。
千里及歸鴻,半天河影東。家人森戶外,笑擁白頭翁。
天竺黃卷在,人中白發侵。客至獨掃榻,自然同此心。
垂空青幕六,一一排風開。石友常思我,預知子能來。
幽澗泉石綠,閉門聞啄木。運柴胡奴歸,車前掛生鹿。
雨如覆盆來,平地沒牛膝。回望無夷陵,天南星斗濕。
使君子百姓,請雨不旋復。守田意飽滿,高壁掛龍骨。
開士誅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萬松。
蕩云盡吸明湖水,招月來聽海會鐘。
初地雨花馴白牯,陰巖石氣郁蒼龍。
讀書無處歸來晚,桂樹幽幽煙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