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元圣德詩
齋誠羽衛陳,庚戌推蓂莢。靈宮容物備,清廟威儀攝。
遲明導玉輿,出宿戒清堞。冥蒙云霧低,泱漭乾坤接。
時雪凝九霄,金笳競三疊。來賓萬國會,受職百神協。
中夜即壇壝,濃陰駁鱗鬣。及爾圭幣升,煥然星斗曄。
華鐘帝樂張,法從天衢躡。端門清旭上,肆宥歡聲浹。
寶圖增大號,元歷開皇刼。吉甫獨何人,詠歌揚圣業。
齋誠羽衛陳,庚戌推蓂莢。靈宮容物備,清廟威儀攝。
遲明導玉輿,出宿戒清堞。冥蒙云霧低,泱漭乾坤接。
時雪凝九霄,金笳競三疊。來賓萬國會,受職百神協。
中夜即壇壝,濃陰駁鱗鬣。及爾圭幣升,煥然星斗曄。
華鐘帝樂張,法從天衢躡。端門清旭上,肆宥歡聲浹。
寶圖增大號,元歷開皇刼。吉甫獨何人,詠歌揚圣業。
齋戒虔誠,羽林軍儀仗陳列。庚戌日,依據蓂莢判斷日期。神圣的宮殿各種物品完備,宗廟中禮儀莊嚴。黎明時分引導著皇帝的車駕,提前在清凈的城堞處住宿戒齋。云霧昏暗低沉,天地相連一片廣闊。當時雪花在高空凝結,金笳聲競相奏響三遍。萬國的賓客前來朝會,百神接受職命和諧有序。半夜來到祭壇,濃厚的陰云如斑駁的龍鱗。等到獻上圭玉和幣帛,忽然間星斗明亮。華麗的鐘聲和皇家的音樂奏響,遵循著上天的法則。端門迎來清晨的陽光,宣布赦免時歡呼聲傳遍四方。國家的圖籍增添了偉大的稱號,新的歷法開啟了新紀元。我吉甫算什么人呢,只能用詩歌來頌揚圣明的功業。
齋誠:齋戒虔誠。羽衛:羽林軍儀仗。
庚戌:干支紀日。蓂莢:古代傳說中一種瑞草,可根據其莢的生長情況判斷日期。
靈宮:神圣的宮殿。容物備:各種物品完備。清廟:宗廟。威儀攝:禮儀莊嚴。
遲明:黎明。玉輿:皇帝的車駕。出宿:提前住宿。清堞:清凈的城堞。
冥蒙:昏暗。泱漭:廣闊。
金笳:用金屬制成的笳,一種樂器。三疊:演奏三遍。
來賓:前來朝會。萬國:各國。受職:接受職命。協:和諧。
中夜:半夜。壇壝:祭壇。駁鱗鬣:如斑駁的龍鱗。
圭幣:圭玉和幣帛,用于祭祀。曄:明亮。
華鐘:華麗的鐘聲。帝樂:皇家的音樂。天衢:上天的法則。躡:遵循。
端門:宮殿的正南門。清旭:清晨的陽光。肆宥:宣布赦免。浹:傳遍。
寶圖:國家的圖籍。大號:偉大的稱號。元歷:新的歷法。皇刼:新紀元。
吉甫:詩人自稱。
寶元是宋仁宗的年號。此詩可能創作于寶元年號啟用后的重大祭祀等活動之時。當時國家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舉行祭祀等活動以彰顯皇家威嚴和國家正統,詩人借此機會創作此詩來頌揚皇帝的圣德和國家的昌盛。
這首詩主旨是頌揚皇帝圣德和國家昌盛。其突出特點是場面宏大,描寫細致,語言莊重。在文學史上,這類頌圣詩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文化和社會氛圍,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天花落。便幾日、靄靄云垂閣。凍折一樹梅花,剡曲高人寂寞。暖香燒盡,但頻弄、鸕鶿鸚鵡杓。到今朝、重見羲和,才將寒氣收卻。
著屐試出門庭,還只見瑤華,滿眼堆著。巷口家家爭掃路,被短褐、風吹赤腳。好尋個、田翁問訊,道來歲、豐年處處樂。更無端、好事兒郎,塑獅子、儼如活。
得罪除名謫海頭,
驚心無暇與身愁。
中使不知何處住,
家書莫寄向春州。
琳宮橫跨碧云端,
六月靈風透骨寒。
老木千章森積以,
飛流百道走驚湍。
地偏僧亦忘機久,
山好詩愁著語難。
十載征途空往返,
塵容慚愧一憑欄。
披香殿上嘆隋君,
校獵營閒勸十旬。
莫謂口忠心則詐,
如何膠祿不言人。
名園佳氣靄非煙,冠佩朝宗似百川。五品并令陪宴射,四鍭端欲序賓賢。恩涵春意魚翻藻,威入秋聲雁落弦。竣事更容窺典雅,宸章應陋柏梁篇。
江山秋日冠輕煙,別苑風光勝輞川。位設虎侯恢盛典,枝穿楊葉校名賢。禮均湛露宣飛斝,樂奏鈞天著發弦。圣主經文與緯武,全勝巡幸射蛟篇。
迷悟兩門,圣凡二路。
總與諸人開辟了也,普請一時證入。
十上知稀一哭回,文窮翻令此身摧。
空余秋卷搜行篋,那復春卿解拾才。
淪沒已無仙桂分,凄涼贏得酒壚哀。
不辭雪涕為君語,及第由來慰夜臺。
退墨零箋筆不停,寒窗辛苦十年燈,此中消息得天能。用色由來如用墨,生枯燥濕驗虛靈,煉成爐火自純青。
君知用墨如調羹,調色尤宜猛火烹,耐心試驗自然成。紫綠丹黃濃夾淡。酸咸苦辣熟兼生,個中滋味易牙精。
昔年羊與仙同至。仙人已去羊留亦。天外海風來。仙羊亦化哉。
只今惟有石。說是羊留跡。問石石無言。仙人何日還。
時事薄黃虞,糟丘聊與娛。秋花成密幄,夜席負高嵎。妄夢如驚柝,詞名已濫竽。殷勤今夕酒,為爾滯行軥。
江上行歌桃李秾,風柔花暖氣融融。繡幃一入春無限,朝暮巫山云雨中。
黃鳥間關最有情,大堤行處落花輕。亦知春色臨邛好,綠綺攜將出錦城。
籃輿隨徑曲,
四顧愛晴妍。
吠犬喧村舍,
飛禽集墓田。
巖阿穿汲井,
竹杪散炊煙。
偃蹇茅堂下,
清哦意灑然。
朔風吹作十分寒。
見萬里、黃河生骨,徹底琉璃照遠天。
巧匠琢為山。
但看峰巒也一般。
對日便消完。
雄才方弱冠,拂拭雙吳鉤。
大笑當天舞,長懷出塞游。
階除搖玉樹,龍洞鎖書樓。
好學淮陰子,垂綸得拜侯。
歲晏滄江雨
空濛一望君
校書猶馬隊
臨帖幾鵝群
白雪從歌聚
青簾引袂分
王通歸老處
知是戀河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