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雜詩六首 其三
輕舟晚投處,聒聒渚禽嘶。
橡子隨薪束,蔬科帶土攜。
岸幽云滿石,潮落蚌生泥。
客思無憀極,唯將魯酒迷。
輕舟晚投處,聒聒渚禽嘶。
橡子隨薪束,蔬科帶土攜。
岸幽云滿石,潮落蚌生泥。
客思無憀極,唯將魯酒迷。
傍晚,輕快的小船停靠之處,水中小洲上的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橡子和柴草捆在一起,帶著泥土的蔬菜被人攜帶著。岸邊幽靜,云朵布滿石頭,潮水退去,河蚌露在泥里。旅客的愁思無聊到了極點,只能用魯酒來麻醉自己。
淮上:淮河邊上。
聒聒:象聲詞,形容聲音嘈雜。渚禽:水中小洲上的鳥兒。
橡子:櫟樹的果實。薪束:柴草捆。
蔬科:蔬菜。
無憀:無聊,無所寄托。
魯酒:魯國所產的酒,后泛指薄酒。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淮河一帶游歷,傍晚停舟時,看到淮河岸邊荒僻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場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此時詩人或許處于漂泊、孤寂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的羈旅愁思。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白描手法描繪淮河岸邊景象,營造出孤寂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內心真實情感的表達。
惆悵白頭吟,云山契闊深。
何當重剪燭,細敘百年心。
丹青不覺老成翁,尺素長吹大漠風。十萬驊騮驅筆下,人間誰似畫師雄。
曹霸丹青號作家,秋鷹一一起風沙。老來鞍馬尤神妙,一掃橫飛獅子花。
萬里風沙一紫騮,筆端飛出玉門秋。祗應燕頷人騎得,西取天山到海頭。
黃毛鷂子海東青,盡作愁胡上素屏。畫手不知秋眼疾,持來驚落白鷴翎。
毫端日日出奇毛,飛落云霄未肯高。愛向林塘驚翡翠,錦鞲不上武陵豪。
自合胭脂染紫騮,無聲已作一天秋。沙邊久立期飛將,榆柳陰陰卸絡頭。
屠蘇鄣日覆兩耳。
當見?兒作天子。
蓬瀛東望月華圓,咫尺煙霄萬里天。
屏翳驅云憐浩蕩,銖衣和露斗嬋娟。
良宵嘉會俱難得,天上人間各有緣。
十二闌干須遍倚,莫論風雨是何年。
我昔弄月沅湘浦,靈妃飄風鬼灑雨。遙看江上數峰青,寶瑟如聞心更苦。
春風小落前江家,高開玉燭燒殘花。青蛾何處不相待,北堂一曲空琵琶。
琵琶聲已歇,空馀胡地月。黃云塞前水北流,霜風夜嘯猿沉秋。
古來蟬鬢已寂寞,何令此夕獨生愁。不如與君飲美酒,披襟一笑輕王侯。
長江如練繞南垂,古樹平沙天塹奇。
六代山川愁鎖鑰,十年父老見旌旗。
陣寒虎落黃云凈,帆映虹梁赤日移。
夾岸壺漿相笑語,將毋徯后怨王師!
明暗變窗色,蕭騷翻樹聲。
閉門無所詣,高枕有馀清。
櫪馬正局跡,韝鷹多遠情。
分明動秋興,似欲惱潘生。
顏淵一瓢,先生半瓢。
傍人笑問團瓢,是吟瓢酒瓢。
巢由飲瓢,先生住瓢。
行窩何處非瓢,任肩挑壞瓢。
閣棹倚江湄,湄寒透敝衣。
喜瞻星斗拱,愁見雁南飛。
日減晁生智,年多伯玉非。
菁莪無寸補,碌碌笑忘歸。
中央正色殊堪重,
況復丹心向太陽。
可信化工深意在,
只教此本染宮黃。
百年彈指頃,群動不遑夕。
孌彼惰游者,長夜浮太白。
豪俠旁無人,臥我樓百尺。
衲子縛禪靜,不敢踐桑陌。
武夫髀肉滿,睥睨候邊隙。
道家求不死,真火養陰赫。
躁人干速化,自點雷門額。
書生苦穿鑿,奇字窮鳥跡。
何如吾老農,一雨犁春澤。
相忘與雞豚,所辨才菽麥。
不聞有孔子,安識由與赤。
紛紛舉世士,肝膽自疆埸。
老翁捧腹笑,空洞無一積。
有來問時事,請以臆對客。
子歌我有感,我和子益悲。
文武有天下,二南無變詩。
陵夷及其季,小雅亦既衰。
殷人早墜命,秦氏不及期。
治身如治國,夭壽人所為。
舊恙何時已,與子看前規。
曠代相期只一人,羨君能付等閒身。
還家可作腰金貴,蹈海寧甘粒食貧。
諫草焚馀渾似夢,頭顱禿去任生新。
當年媒孽風波起,誰得相從世外臣。
草粿京團要賀年,
玉融風俗不同天。
元正卯醉長洲市,
又憶浮家厭海鮮。
清覺當涼夜,
靈臺正靜虛。
寒光皎殘月,
星象爛聯珠。
茅檐低覆竹籬斜,密樹陰中三兩家。時有新紅出寒綠,秋深木槿又開花。
川途徑復送歸艭,野色凄迷半掩窗。水草化泥紅蓼瘦,飛來寒蝶不成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