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司諫知鄧州
南陽漢名都,其俗尚敦樸。
亡徒頃為盜,刺史安與角。
田野遂焦熬,蒿萊思沃濯。
茲雖得甘露,向已苦風雹。
更張固所重,下令未宜數。
且觀道傍碑,文字今已剝。
南陽漢名都,其俗尚敦樸。
亡徒頃為盜,刺史安與角。
田野遂焦熬,蒿萊思沃濯。
茲雖得甘露,向已苦風雹。
更張固所重,下令未宜數。
且觀道傍碑,文字今已剝。
南陽是漢代著名的都城,那里的風俗還很敦厚淳樸。不久前有逃亡的人淪為盜賊,刺史卻去與他們爭斗。田野因此遭受破壞,人們就像蒿草期待著滋潤。如今雖得到了如甘露般的治理,但之前已飽受風雹之苦。政策變革固然重要,但下令不宜過于頻繁。你看那路旁的碑,上面的文字如今已剝落。
南陽:古郡名,漢代時很有名。
敦樸:敦厚樸實。
亡徒:逃亡的人。
刺史:官名,這里指當地官員。
焦熬:指田野被破壞。
蒿萊:野草,這里代指百姓。
沃濯:滋潤。
更張:比喻變更或改革。
數:頻繁。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南陽地區有盜賊作亂,地方治理出現問題,詩人可能針對此現象創作此詩,表達對地方治理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關注地方治理和百姓生活,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懷。
烽火狼煙信不符,驪山舉戲是支梧。平章枉死紅羅帳,員外虛題粉壁圖。鳳別岐山祥兆隱,麟游郊藪瑞光無。自從界限鴻溝后,成敗興衰不屬吾。
殘暑稽留忘主賓,追涼永夜坐逡巡。風悲微覺天地肅,月白孤馀肝膽新。漠漠殘香回細篆,沉沉暗水起微鱗。此身那得同溝斷,任轉陵遷谷變辰。
萬象森羅古此峰,傳來幾世朗公容。知音會遇無先后,今日依前舊日蹤。
蚯蚓食土壤,蚩蚩何所為。蜩蟬飲風露,蛻上高高枝。卑者慕其仙,飄飖安可追。倘令智相及,無羨亦無悲。
少追陪,稀赴會。本分隨緣,一任人憎愛。勘破前程生死大。自究元初,晝夜休交昧。不妝高,不捏怪。卓爾身心,動止俱無礙。贏得逍遙長自在。行滿功成,定是超三界。
鬟絲濕霧,扇錦翻桃,尊前乍識歐蘇。賦筆吟箋,光動萬顆驪珠。英英歲華未老,怨歌長、空擊銅壺。細看取,有飄然清氣,自與塵疏。兩水猶存三徑,嘆綠窗窈窕,謾長新蒲。茂苑扁舟,底事夜雨江湖。當年柳枝放卻,又不知、樊素何如。向醉里,暗傳香、還記也無。
一望澄江欲盡頭,鄉園斷絕使人愁。江山遼邈英雄老,河漢微茫天地秋。蛩助吟聲風淅淅,雁傳客信水悠悠。眼前有句懷王粲,煙樹重重倦倚樓。
侍中版奏,辦外嚴中。出自玉房,袆褕被躬。我龍受之,祲威盛容。皇帝圣孝,其樂融融。
河陽春在否,柳外小朱扉。曲徑蛇應斗,危檐鳥欲飛。主人同燕幕,歸意屬漁磯。莫待群花笑,秋風鬢綠稀。
丈人天機精,守駿用其跛。行李地一周,嚴身無侍婐。去歲江淮饑,急難蛾赴火。愿了臥僧庵,清夢一月可。病中自觀身,返照跏趺坐。江海晚喧囂,避地隱青瑣。不見疑天人,既見忘爾我。行腳欲無毛,頗謂參凈果。我來分蒲團,衡門常反鎖。
宦途三十七年過,回首今看第幾科。歲月浪從忙里去,交情偏覺暮年多。疏慵老我真何補,勛業群公自不磨。勝會弗常欣此夕,狂歌聊用慰蹉跎。
珊瑚勾我出香閨,滿目潸然淚濕衣。冰鑒銀臺前長大,金枝玉葉下芳菲。烏飛兔走頻來往,桂馥梅馨不暫移。惆悵同胞未忍別,應知含恨點蒼低。
樓臺重疊滿天云,殷殷鳴鼉世上聞。此日楊花初似雪,女兒弦管弄參軍。
鑿開靈巖玲瓏曉,一竅圓光似月明。照古照今傳萬代,不知誰向此安名。
天鑒疏慵不世情,忽辭漫誕入崢嶸。居然許掾全家住,欲學龐公采藥行。煮茗偶參高士座,開云晚霽女兒城。我無住岳圭師力,但吁神君轉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