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張伯雨宗契 其一
一夕星壇蛻羽衣,山靈何許散靈輝。書留真誥陶弘景,名在丹臺馬子微。海上青騾應遠去,壚中白兔想潛飛。風篁后夜還成韻,猶似簫聲月下歸。
一夕星壇蛻羽衣,山靈何許散靈輝。書留真誥陶弘景,名在丹臺馬子微。海上青騾應遠去,壚中白兔想潛飛。風篁后夜還成韻,猶似簫聲月下歸。
吾道久寂寞,不絕如一線。
至人隱市塵,我輩何由見。
安得世外士,與之共談宴。
僧話亦或佳,聊可過竹院。
白發短欲盡,人嗤心尚孩。
埋盆池瀲滟,累瓦塔崔嵬。
軟飯三舂米,醇醪九醞醅。
忽然拈筆起,記著早梅開。
桑落香浮槲葉杯,甘瓜綠李亦佳哉。
虛堂頓解汗揮雨,高枕俄成鼻殷雷。
靜聽風聲生檻竹,徐看日影轉庭槐。
晚涼更動扁舟興,北渚紅蕖已半開。
七十六年將到時,龍鐘猶復強支持。
寒燈照影始知瘦,薄酒作酲方覺衰。
春日尚能持冷餅,花時未礙插繁枝。
癡頑應有傍觀笑,自課園丁補槿籬。
受廛故里老為氓,三十余年學養生。
倩盼作妖狐未慘,肥甘藏毒酖猶輕。
忠言何啻千金藥,赤口能燒萬里城。
陋巷藜羹心自樂,傍觀虛說傲公卿。
今年風雨多,平陸成沮洳。吾廬地尤下,積水環百步。
客從城市來,熟視卻復去。僮奴笑欲倒,繖屐知無路。
計其各還家,對灶燎衣袴。嗟予久退藏,蓬藋生庭戶。
誰如數子賢,裹飯肯來顧。清言雖不接,亦足慰遲暮。
我昔游青城,萬仞窮躋攀。
巢居上官翁,許我分半山。
且言牡丹平,可卜茅三間。
報國未能忘,承詔遂東還。
蹭蹬意何成,看云徒汗顏。
賦罷淵明歸去來,纻衣桐帽一時裁。
歲華新筍初成竹,天氣停云未斷梅。
江路醉歸常嵬峨,僧窗閑過即徘徊。
老人剩有凋年感,寄語城笳莫苦催。
避暑穿林隨所之,一奴每負胡床隨。
望秋槁葉有先隕,未暮赫日無余暉。
輪囷離奇澗松古,鉤辀格磔蠻禽悲。
北巖竹間最慘栗,清嘯倚石真忘歸。
三朝巍巍韓侍中,爛然彝鼎書元功。西戎北狄問安否,九州萬里涵春風。
子孫繼踵皆將相,我猶及拜西樞公。顧憐通家略貴賤,勞問教誨均兒童。
西樞有孫又奇偉,凜然太華摩蒼穹。小試玉節江西東,文書如海到手空。
政成蒲鞭亦不用,地上錢流倉粟紅。君持此手上廊廟,折沖御侮知從容。
桑干不勞尺箠下,榆關正可丸泥封。卻歸故里訪遺老,應記山陰九十翁。
遇酒幸一醉,遇飯幸一飽。
或遇空無時,豈復有他巧。
鄉鄰哀其窮,叩戶饋糜??。
欣然出舍傍,菘韭青落爪。
饑羸曾未起,吟諷已稍稍。
袖手北窗前,枯腸困搜攪。
垂老貧彌甚,虛教遇太平。
灶閑無馬穴,釜冷有魚生。
妾病常停織,兒饑屢輟耕。
癡頑惟此老,未廢浩歌聲。
老學庵北井,六月寒如冰。
大旱不涸雨不增,凜如人以常德稱。
日濟千人不驕矜,置而不汲渠自澄。
轆轤三丈青絲繩,對之已足涼肺膺。
使我終日臥曲肱,顧謂此井真良朋。
蕩除炎歊卻塵垢,宜有鬼神來護守。
嗚呼涇水一石泥數斗,正使逢時亦何有。
小人方盛時,瓦礫視黃金。
及其大勢去,或不遺一簪。
郿塢今尚存,遺戒豈不深。
所以栗里翁,惟蓄一素琴。
省戶歸來不計年,悠然高臥鏡湖邊。
鉤簾每對千峰雨,接竹新分一脈泉。
學問誠身元有道,阨窮知我豈非天。
虛名自古能為累,正恐人看直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