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通判家飲回
朔風聲滿枯桑枝,陰云不定蛟龍歸。
凍禽聚立高樹時,密云萬里增寒威。
訪君留連舉酒巵,胡琴奏罷歡已微。
小駒跨去沒四蹄,飄花凌亂霑人衣。
醉目遠望天地迷,何暇更問孤鴻飛。
茅屋豈無單且饑,平明共賀麥隴肥。
朔風聲滿枯桑枝,陰云不定蛟龍歸。
凍禽聚立高樹時,密云萬里增寒威。
訪君留連舉酒巵,胡琴奏罷歡已微。
小駒跨去沒四蹄,飄花凌亂霑人衣。
醉目遠望天地迷,何暇更問孤鴻飛。
茅屋豈無單且饑,平明共賀麥隴肥。
北風呼嘯,聲音灌滿了枯桑的樹枝,陰沉沉的云變幻不定,好似蛟龍回歸。寒冷中鳥兒聚集在高高的樹上,萬里密云更增添了寒冷的威力。我去拜訪您,留連在一起舉杯飲酒,胡琴演奏結束,歡樂的氛圍已漸漸消散。我騎著小馬離去,積雪沒過了馬蹄,飄飛的雪花凌亂地沾在人衣服上。我醉眼遠望,天地一片迷茫,哪有閑暇再去關注孤雁的飛行。不知道那茅屋中是否有又冷又餓的人,到天亮大家會一起慶賀麥隴因雪而肥沃。
朔風:北風。
巵(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霑:同“沾”。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是在寒冷的冬日。當時詩人與通判相聚飲酒,酒后在雪中騎馬回家,看到雪景有感而發,同時也可能是在看到冬日景象后聯想到百姓的生活狀況。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冬日雪景和與友人相聚的情景,同時表達對百姓的關懷。其特點是情景交融,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繪,又有情感的抒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和詩人的心境。
曾飲桂山茶,未登桂山路。芒鞋白苧衣,相約游山去。
玄沙太剛,長慶少勇,南山鱉鼻死無用。風云際會頭角生,果見韶陽下手弄。下手弄,激電光中看變動。在我也能遣能呼,于彼也有擒有縱。底事如今付阿誰,冷口傷人不知痛。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一年一度見仙槎。秋色分明如畫。愿把陰功一脈,燈燈相續無涯。降祥作善豈其差。永作漁樵嘉話。
百里欣瞻鳳在梧,恩波澄徹走天吳。堂懸姑射峰頭月,詩探驪龍頷下珠。仙吏花生江令筆,野人漁隱范家湖。閒來倚棹棠陰晚,甘雨霏霏萬物蘇。
猝遇時艱命匪諶,愿將孤詣答高深。埋輪早見平原略,蹈海方知世杰心。豈有男兒求免死,可憐濁世少知音。直需四海承平日,麟閣功勛蔚月參。
西照人家晝掩門,船窗渾是暑風屯。清川沸作湯池熱,涼樾蒸為火樹繁。
一錢羞澀浣花翁,處處金杯接未工。竹葉已傾瓢棄久,更無司業似蘇公。
墻花結子春無主,時來背人偷墮。棄擲委塵埃,忍羅衣初涴,車聲門巷過。便相屬、欲言無那。是怨教埋,是羞教掩,是愁教破。十丈軟紅深,教情海、波翻意城沙堁。盡度孽緣,無數氈包席裹。叩青冥孰可。只生死與人偏左。愿仙箓、各牒鴛鴦,掌上擎珠顆。
古縣荒寒傍衛河,多年仆仆此經過。優伶老得頭如雪,猶撥琵琶唱艷歌。
青絲白馬壽陽來。
合吹八風金奏動,分容萬舞玉鞘驚。詞昭茂典光前列,夕曜乘功表盛明。
低垣新筑未生苔,僻近城南少客來。鑿就盆池移石甃,起成道院乞松栽。琴尊適興隨時樂,窗戶生涼四面開。何用別尋方外住,清閑只此是蓬萊。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思歸非吾計,聊亦為爾耳。行裝理肩輿,客舍卷床笫。兒言世情惡,平地風波起。舟行或易搖,舟靜姑且已。匏系雖非愿,蠖屈當有俟。老人思慮拙,小子言有理。晨炊廩粟紅,曉市淮魚美。索居庖無人,歸去迎伯姊。終歲得安閑,幽居無彼此。我老不待言,有女年四十。念我客汝南,無與具朝食。翩然乘肩輿,面有風土色。許蔡雖云近,傳舍三經夕。衰老累汝曹,愧嘆心不懌。磨刀鲙縷紅,洗盞酒花白。母老行役難,女來生理葺。外孫跨鞍馬,遇事亦閑習。居然數口家,解我百憂集。厄窮須父子,他人非所及。
西日銜云葉,南風鼓浪花。亭孤留宿鹢,帆遠帶歸鴉。歲月驚為客,兒童問到家。他鄉逢簡簿,又作醉生涯。
城郭風塵故可傷,村居幽事未能忘。閒拈桐葉供題字,時采茆楂當裹糧。避雨偶尋松作蓋,臥云聊借石為床。向來長物成多累,始覺蕭然勝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