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康伯赴武當都監
城下漢江流,滄波照鬢秋。
山川包楚塞,風物似荊州。
試聽清砧發,何如畫角愁。
遙知絕戎事,水味有槎頭。
城下漢江流,滄波照鬢秋。
山川包楚塞,風物似荊州。
試聽清砧發,何如畫角愁。
遙知絕戎事,水味有槎頭。
城下漢江悠悠流淌,碧波映照你兩鬢如秋。山川環繞著楚地關塞,風光景物好似荊州。試著聽那清晰的搗衣聲傳來,哪比得上畫角聲里的哀愁。我遠知你到任后能平息戰事,定能品嘗到槎頭鳊魚的美味。
滄波:碧波。鬢秋:指兩鬢斑白如秋景。
楚塞:楚國的邊界,這里泛指楚地。
清砧:清晰的搗衣聲。
畫角:古管樂器,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等。
絕戎事:平息戰事。
槎頭:指槎頭鳊,一種魚。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在友人李康伯赴武當都監任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局勢有一定的軍事相關情況,詩人借此詩表達對友人的送別和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將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寫中。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送別詩的常見情感和創作手法。
同流相聚,遞相覺察。須當外搜內惻。斗做修行,有若爭頭競角。見賢思齊休妒,把神珠、時時擦抹。如開悟,便宜乎先覺,覺乎后覺。更且聽予重勸,論修行全在,無為絕學。莫使塵緣間隔,本來素樸。凈清能分真假,自然明、道非遙邈。功夫到達幽微,神仙掌握。
項王熊豹姿,氣欲吞天下。大呼渡河來,山岳如崩瓦。當其火秦宮,血涌渭水赭。嗔目叱諸侯,膽落毛發灑。誰知陰陵路,浩歌淚如瀉。惟徐乃故都,昔此奠宗社。尚想巖臺上,鐵槊擁萬馬。酒酣笳鼓鳴,旌旗蔽原野。及今亦何有,荒棘秋滿把。皇天祚真主,神器不可假。豈有時雨師,刈人如土苴。天亡君勿悲,為君奠罍斝。
特奉新恩舊所無,奎星光采映南圖。暫分曉日鹓行侶,未覺春風雁影孤。江左詩盟添社友,關西經學盛門徒。不須對酒增離思,天遣才名重兩都。
春色滿寒漪,萋萋欲染衣。晚煙迷淺碧,斜日映清輝。靈運名空在,王孫去不歸。一春無好句,詩夢近來稀。
骸骨鱗鱗曠野昏,天陰雨濕向誰論。縱然有樂踰南面,爭似無為實相門。
蘭臺無分佩珊珊,斷壟平岡自往還。避地亂來猶有酒,放懷高處不須山。參差紅樹西風外,明滅青煙落照間。何日遠尋方外友,卻隨紫氣出函關。
梵唄消俗念,心澄萬緣空。一殿香裊裊,諸天雨濛濛。小立紺宇下,華顛萎霜風。簌簌花亂落,襟上沾殘紅。結習知未盡,頗愧韓魏公。自憐身多垢,思沐蘭湯中。坡仙今安在,太息吾道窮。蒲團容趺坐,禪關砉然通。佇望云外塔,慧劍如長虹。
穿渠帶幽徑,列竹依清流。中有好鳥鳴,暮鎖星辰稠。北風攪雪花,更覺龍鳳遒。東皇憐歲寒,丹白如飛浮。細履或得得,長歌亦悠悠。顧我非蔣卿,何以致羊裘。
歲晚天寒日,山空風怒號。客邊無所有,聊爾寄霜毫。
霜矛宛轉紅蛟尾,寶刀弄影寒秋水。風急暮笳哀,天山千騎回。星塵三萬里,故國蒼茫里。長嘯倚吳鉤,西風吹客愁。
幽幽南山下,中沚有敧石。洼尊絕制度,曲流泛醪液。自鑒愧濯足,臨深懷衽席。惟應洗心者,能使百慮釋。
猗猗綠綺琴,中秘云和音。一彈動鳴玉,再彈鏘南金。翩翩玄鶴舞,幽幽孤鳳吟。嗟哉塵俗耳,折揚聽哇淫。淳源日凋謝,誰識雅與南?愿更南風奏,以慰斯民心。宰宰華表鶴,古質清且閒。曠哉萬里懷,皓月同蹁躚。饑琢芝田春,渴飲瑤池泉。一鳴九皋遠,夢澆瓊華寒。下視寰中人,誰識橫江仙?豈無王子喬?相期青云端。
曳履晨征試越羅,芳園踐約正春和。琴心迭奏臨幽澗,酒意微醺上曲阿。張弛總關吾道在,風情未必古人多。堯天蕩蕩渾無事,擊壤相將起浩歌。
西風催我轉胡床,坐落秋山午夢涼。蟬老樹深音響別,滿天風雨帶斜陽。
事不問巨小,身在思有濟。庸庸偶其間,何殊匏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