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
唐安薏米白如玉,漢嘉栮脯美勝肉。
大巢初生蠶正浴,小巢漸老麥米熟。
龍鶴作羮香出釜,木魚瀹葅子盈腹。
未論索餅與饡飯,最愛紅糟并缹粥。
東來坐閱七寒暑,未嘗舉箸忘吾蜀。
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
唐安薏米白如玉,漢嘉栮脯美勝肉。
大巢初生蠶正浴,小巢漸老麥米熟。
龍鶴作羮香出釜,木魚瀹葅子盈腹。
未論索餅與饡飯,最愛紅糟并缹粥。
東來坐閱七寒暑,未嘗舉箸忘吾蜀。
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
唐安的薏米潔白如玉,漢嘉的干蘑菇比肉還美味。大巢菜剛長出來時蠶正蛻皮,小巢菜漸漸變老時麥子成熟。用龍鶴菜做的羹湯香氣從鍋中飄出,用木魚子煮的泡菜讓人吃得肚子圓。先不說面條和稠粥,我最愛紅糟和缹粥。來到東邊已經過了七個寒暑,每次拿起筷子都沒忘記我的蜀地。什么時候能和你一起飽餐一頓,再煮上當地的茶并泡上甘菊。
唐安:地名。
漢嘉:地名。栮脯:干蘑菇。
大巢、小巢:兩種野菜。蠶正浴:蠶蛻皮。
龍鶴:野菜名。羮:同“羹”。
木魚:一種水生植物。瀹葅:煮泡菜。
索餅:面條。饡飯:稠粥。
紅糟:一種腌制食品。缹粥:一種粥。
東來:指詩人從蜀地到東邊。
土茗:當地的茶。
陸游從蜀地到東邊后,已過七年。在冬夜與溥庵主交談時,回憶起蜀地美食,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此時他心中滿是對故鄉的思念。
此詩主旨是表達對故鄉蜀地的思念,以美食為切入點,特點是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展現了陸游詩歌題材的多樣性,體現其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情感的細膩表達。
癖性唯耽靜,溪山占一坳。
小橋橫獨水,矮屋蓋重茅。
坎井寒泉冽,深蹊密陰交。
閑門終日掩,不許俗人敲。
吾宗老兄弟,夫子最高明。問學窮根柢,公忠出性情。
夙能全至孝,元不念修程。道自成均重,身由射策榮。
把麾聞列郡,持橐貳春卿。得請還山早,居家舊疾平。
正安琳館樂,忽報玉樓成。死后名逾盛,生前志未行。
他年如定謚,謚號決當清。
垂垂當莫景,每每憶同參。
金石敦風誼,云山異北南。
道機應已熟,世夢莫教酣。
路遠難相語,裁詩寄短函。
窮居雖寂寥,苦節諒難改。
青青山上薇,朝莫猶可采。
薇盡而長饑,餓死亦無悔。
古者夷與齊,清風彌億載。
肯道山居太寂寥,不妨隨分自逍遙。
盡空眼界終無翳,為厭聲塵亦去瓢。
菊老尚能存正色,松孤還自有高標。
道人樂地唯如此,說與同流意更消。
聞道幽棲野思饒,徑無塵跡草蕭蕭。
長松架壑因為屋,老櫸橫溪便作橋。
煮石未須閑水碓,漱流何必棄風瓢。
吾生更愛深居樂,定擬相從不待招。
與君相見各華顛,握手松間感變遷。
能記靈山同聽日,不疑絳縣老人年。
難尋舊夢悲蝴蝶,替說新愁頼杜鵑。
無奈怱怱又還別,有詩須寄武康船。
漢朝諸公卿,鮮有能自全。
廣受信明哲,獨悟于機先。
托之老氏訓,辭祿偕歸田。
祖帳東都門,萬口稱其賢。
于今閱千齡,高風猶凜然。
讀書無與娛,日夕友猿狙。
喜悅深交至,參同未畫初。
語邊驚鬼魅,句里得真儒。
茲事忘來久,因君又起予。
酣紅膩綠三千頃,總是波神變化成。
出自淤泥元不染,開于玉井舊知名。
暑天勝似涼天好,葉氣過于花氣清。
何事濂溪偏愛此,為他枝蔓不曾生。
出游歸隠兩無心,非慕沃洲支道林。
啗柏自然閑土銼,制荷曾不費金針。
悠悠往事空塵夢,冉冉余生任陸沉。
頗謂天閑千里馬,難勝寥廓九臯禽。
高寒雪竇頂,仗錫更幽深。
瀑布幾年雪,清猨終日吟。
四窗標郡目,片石表山心。
太白誅茅后,靈蹤尚可尋。
幾歲遠辭家,勞生詎有涯。
客居終不穩,詩鬢獨先華。
掃葉江風厲,侵床山月斜。
念歸歸未得,清夢入煙霞。
道與時人背,多因得所深。
文章千古印,忠孝一生心。
棘冷難承澤,梅殘祇在林。
空門翻有淚,斷斷是知音。
雪霽別鄉關,經行百里間。
溪流殊蕩漾,山色正斕斒。
民散無多戶,程途轉幾灣。
衰齡垂八十,未必又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