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泊舟亭山下
逢水逢山到處留,可憐身世寄孤舟。
一汀蘋露漁村晚,十里荷花野店秋。
羽檄未聞傳塞外,金椎先報擊衙頭。
煌煌太白高千丈,那得功名取次休。
逢水逢山到處留,可憐身世寄孤舟。
一汀蘋露漁村晚,十里荷花野店秋。
羽檄未聞傳塞外,金椎先報擊衙頭。
煌煌太白高千丈,那得功名取次休。
每遇山水都要停留游覽一番,可嘆自己身世飄零只能寄身孤舟。水邊汀洲上蘋草沾滿露水,漁村已到傍晚;十里荷塘旁野店迎來了秋意。還沒聽說邊疆有緊急軍事文書傳來,卻先得知有人在衙門前以金椎行刺之事。那明亮耀眼的太白星高懸千丈,怎能輕易放棄去求取功名。
可憐:可嘆。
汀:水邊平地,小洲。蘋:一種水草。
羽檄: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
金椎:鐵椎。衙頭:唐代藩鎮主帥所居的營帳,泛指官署。
太白:星名,古人認為它主兵象。
取次:隨便,輕易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提到‘羽檄’‘金椎’等,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的局勢。詩人漂泊在外,寄身孤舟,面對秋夜之景,結合時局,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身世感慨和渴望建功的志向。特點是景中含情,將秋夜之景與內心情緒相融合。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在動蕩時代的精神追求。
離家四五載,骨肉多猜疑。生還不自分,忽如夢與迷。小兒不識父,大兒驚我歸。妻子怨離別,笑言仍嗟咨。此別未為久,何得生酸悲。明朝事行役,為余備晨炊。
落日惠山生紫煙,參差龍剎俯江天。清觴碧草金巖上,瀟灑春空揮五弦。
我昔在家日,有樂不自知。及茲出門游,始復思往時。貧賤為客難,寢食不獲宜。異鄉寡儔侶,僮仆相擁持。天性本至慵,強使賦再馳。發言恐有忤,蹈足慮近危。人生貴安逸,壯游亦奚為。何當謝斯役,歸守東岡陂。
虞仍靡艾共輸忠,一旅中興復禹功。較德宜優漢高帝,知音惟有貴鄉公。
玉河東下似山陰,騎馬如船雪滿襟。吏散偶忘前日約,詩來真見故人心。寒侵松骨知多少,春入梅腮定淺深。欲賦瓊瑤報佳貺,獨憐才短負知音。
南北相逢,重借問、古今齊楚。燭花紅、夜闌共語。悵六朝興廢,但倚空高樹。目斷帝鄉,夢迷雁浦。故人疏、梅驛斷,音書有數。塞鴻歸、過來又去。正春濃,依舊作、天涯行旅。傷心望極,淡煙細雨。
聞道桃源好避秦,半溪山水綠蘿新。細看造物初無物,卻恐閒人是貴人。豈有文章驚海內,猶將談笑對風塵。落花踏盡游何處,時雨來觀農扈春。
萬事紛來豈易儋,若能作繭愿為蠶。繅絲結網誰將去,驅鱷屠蛟我亦耽。便買片帆周海內,漫收千紙瘞山南。如何薄暮攤書坐,虛掩蕭齋似佛龕。
世豈無全德,今猶見古人。大圭非刻畫,天醴自清醇。未說功名地,猶令宇宙春。蒼茫何處覓,丹素豈精神。群獻馀端緒,中原故典刑。風霜催短日,河漢獨晨星。悽惻丹心在,蕭條世路丁。天高那可問,揮淚濕青冥。天下張廷尉,君王付老成。不辭勞日夜,初豈為恩榮。竹隱今年志,萱堂晚歲情。全歸雖不恨,此段渺難平。夙昔吾何幸,龍門獲御公。青燈鳴夜雨,白發對春風。契闊今安訪,蹉跎愧所蒙。源流千古意,鉛槧若為功。
曉試春衫雨霧中,半庭芳草濕殘紅。杜鵑啼過斜陽去,又是樓頭芍藥風。
新成茅屋憩輪蹄,種得山桑葉未齊。搔背負暄樊圃側,白頭老子牧黃雞。
三間草舍竹籬圍,十數人家傍草池。遍井有蛙長聒耳,古廒無米半頹基。溪灣野騖隨流轉,日暖山雞繞竹飛。嗟我催科無善政,道傍猶有客啼饑。
白業留孤墅,青山蔽數椽。鳥曾迎木客,花更挹蒲仙。瓢掛縣蘿壁,茶烹滌硯泉。猶疑散發處,長誦紫苔篇。
恍惚香風過,攜筇意悄然。一陂芳草地,數里夕陽天。疏影消殘雪,多情立晚煙。美人清夢斷,誰擁白云眠。
子胥江上君逢我,泰伯祠前我送君。君臥西山那得見,令人長望洞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