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禹廟
古郡巴蠻國,空山夏禹祠。
鴉歸暗庭柏,巫拜薦江蘺。
草蔓青緣壁,苔痕紫滿碑。
欲歸頻悵望,回棹夕陽時。
古郡巴蠻國,空山夏禹祠。
鴉歸暗庭柏,巫拜薦江蘺。
草蔓青緣壁,苔痕紫滿碑。
欲歸頻悵望,回棹夕陽時。
忠州這古老之地曾是巴蠻之國,空寂的山間坐落著夏禹的祠廟。烏鴉飛回,使庭院的柏樹顯得昏暗,巫人祭拜,獻上江蘺。青草藤蔓緣著墻壁蔓延,紫色的苔痕布滿了石碑。我想要回去,頻頻惆悵遠望,在夕陽時分掉轉船頭。
忠州:今重慶忠縣。
巴蠻國:忠州古為巴國地,巴人被稱為蠻,所以稱巴蠻國。
夏禹祠:祭祀夏禹的祠廟。
薦:進獻。江蘺:一種香草。
回棹:掉轉船頭。
此詩是詩人在忠州任職期間所作。當時忠州地處偏遠,文化相對落后,詩人看到古老的禹廟,在歲月的侵蝕下顯得破敗荒涼,聯想到歷史的興衰變遷,從而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以禹廟為主題,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變遷。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營造出獨特的意境,抒發了感慨之情。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關注和對人生的思考。
中原相望兩漫漫,傲吏重彈柱后冠。不盡青云東岳氣,飛來白雪大江寒。人今雨別千年事,君自風流二仲看。若問嚴陵灘上月,小清河北照漁竿。
西方有佳人,傾城迷國主。肌骨沁寒香,婷婷無片縷。中土有佳客,鉅金置一影。豪氣壓艷城,誰復言余病。巴黎佳麗藪,侈靡無與并。惜賞其人體,未識厥民性。近世自由鄉,盧梭論民約。馬賽狂歌起,王權中道落。寄眄歐風路,捲簾盡不如。何不捐此相,易彼一帙書。
凍云飛散曉來天,舉目青山九點全。竹筍迸階猶帶雪,柳枝低檻欲生煙。閒尋廣受還鄉事,偶到機云入洛年。八百里封還若此,龍陽何況木奴年。
招提在南山,共著蠟屐登。世無謝康樂,此事誰復能。
蓮花出自淤泥中,過眼嫣然色即空。爭似泥涂隱君子,褐衣懷玉古人風。
云輕龍意倦,雨宿鳥聲闌。曉袖浮芳潤,輕蹄印草乾。塵光愁欲放,曙色幸猶跚。望里青梅落,應為渴者酸。
沛宮一曲大風歌,誰識尊前感慨多。拔木揚沙濉水上,大風中有漢山河。沛上風云志未酬,彭城先有錦衣游。同為富貴歸鄉者,只是龍顏異沐猴。原廟衣冠久已灰,斷碑無首臥蒼苔。至今風起云飛夜,猶想帝魂思沛來。
華城鳴遠炮,寒樹聳孤洲。寂寞清涼地,人塘兩對酬。
腳底白云無定方,風流到處賀知章。這回卻是無人見,走共漁翁酒處藏。
雨打蛛絲不打蛛,雨來蛛入畫檐隅。網羅滿腹輸渠巧,也只蠅蚊命屬渠。
夫椒風卷太湖波,勾踐兵來踏浪過。野老不知亡國恨,至今猶唱越人歌。
我從馬頭來,磥砢森萬象。九折到平衍,始敢釋筇杖。禾黍自油油,流泉草間響。款步得從容,已作出山想。豈知途窮處,巉巖落千丈。豈知阡陌下,翻作巨靈掌。豈知溝洫水,忽效奔雷放。豈知丘壑邊,猿鶴竟難上。遂登一覽臺,瞻顧忽若爽。武夷卅六峰,如馬爭騰鞅。勒轡孰收之,馭者在三仰。泛舟游九曲,乃如魚入網。不陟天游巔,縈紆徒惝恍。昨在碧霄院,大叫得真賞。今日來天游,人言信不罔。獨惜黃老衰,觀閣成荒壤。惟有中山堂,宏規起博敞。日月所光華,風云所滌蕩。哲王德所標,國父魂所享。
鐘阜霜飆館已傾,至今哀壑起秋聲。針樓銀漢含情語,畫屟金蓮逐步生。日落盧龍迷古戍,天寒白馬走空城。不堪重理玄暉詠,極目澄江似練平。
公家安在薊門城,出入漁陽結客行。經學并驅韓太傅,辭華脫穎趙先生。丈人不作雄邊老,令子還高秉憲名。此日衣冠看甚偉,也知黃綺負馀情。
莫究岐黃術,誰研草木經。厥生常夭札,此理竟沈冥。念汝身先達,逢人藥最靈。龍蟠休父刻,蜃射相湖腥。秀毓文公里,光揚婺女星。抄方曾授祖,問禮已趨庭。橘井泉猶洌,杏林花更馨。弟兄雙璧白,家世一氈青。臥病摧頹久,愁懷涕泗零。秋風色憔悴,曉日影娉婷。解脫諸魔若,能逃二豎形。未妨蓄芝術,政爾用參苓。妙手千金貴,高車駟馬駉。鯤鵬將變化,早晚徙南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