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聞大雷雨
雷車駕雨龍盡起,電行半空如狂矢。
中原戰爭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
黃頭女真褫魂魄,面?軍門爭請死。
已聞三箭定天山,何啻積甲齊熊耳。
捷書馳騎奏行宮,近臣上壽天顏喜。
合門明日催賀班,云集千官摩劍履。
長安父老請移蹕,愿見六龍臨渭水。
從今身是太平人,敢憚安西九千里。
雷車駕雨龍盡起,電行半空如狂矢。
中原戰爭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
黃頭女真褫魂魄,面?軍門爭請死。
已聞三箭定天山,何啻積甲齊熊耳。
捷書馳騎奏行宮,近臣上壽天顏喜。
合門明日催賀班,云集千官摩劍履。
長安父老請移蹕,愿見六龍臨渭水。
從今身是太平人,敢憚安西九千里。
雷聲如車,裹挾著暴雨,神龍紛紛騰起,閃電在半空中飛馳,像發狂的箭矢。中原歷經五十年的戰爭,如今上帝震怒,要一舉蕩滌這戰亂。金兵嚇得失魂落魄,在軍門前綁著臉爭著請求處死。已經聽聞像薛仁貴三箭定天山那樣的大捷,繳獲的鎧甲堆積起來何止像熊耳山。報捷的文書由快馬送到行宮,近臣舉杯祝壽,皇帝龍顏大悅。次日合門催促大臣們去祝賀,眾多官員云集,佩劍著履。長安的父老請求皇帝移駕,希望能見到天子來到渭水之畔。從今往后自己就是太平之人了,哪怕遠赴安西九千里也在所不惜。
雷車:形容雷聲如車行駛。
黃頭女真:指金兵。
褫(chǐ):剝奪,這里指嚇得失去。
面?(guā):綁著臉,形容投降請罪的樣子。
三箭定天山:指唐代薛仁貴三箭射殺三人,使敵軍膽寒而降。
何啻(chì):何止。
積甲齊熊耳:東漢劉盆子投降,堆積的鎧甲像熊耳山。
行宮: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殿。
合門:宋代官署名,掌管朝會、游幸、宴享禮儀之事。
移蹕(bì):帝王出行。
六龍:古代天子車駕用六匹馬,馬八尺稱龍,故用六龍代指天子車駕。
憚(dàn):害怕。
安西: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此詩創作于南宋時期,當時中原地區長期受金兵侵擾,戰爭不斷。詩人聽聞勝利消息后,懷著激動的心情創作此詩,表達對勝利的喜悅和對國家太平的期盼。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戰爭勝利的歡呼和對太平的向往。其特點是氣勢恢宏,情感激昂。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人們渴望收復失地、實現和平的普遍心聲。
十載一握手,憐予今白頭。春風兩相惜,縞帶已生愁。細草搖南浦,輕云繞北樓。非君歌古調,何以慰離憂。
虱裈偪泰笑平生,土銼寒鐙一點明。多少乞憐昏夜里,此時不住馬蹄聲。
欲去難言去,來歸未得歸。暫停江上棹,一采故山薇。霜露高堂冷,松楸墓木非。臨行嘆游子,夢里想春暉。
滿軒佳氣襲和融,正值蘭亭樂事同。水色浮嵐濃淡碧,花顏映日淺深紅。當筵有令人三雅,對景無詩我一中。醉后連襟池上步,又隨蜂蝶入芳叢。
翠幄陰遲,畫欄煙瘦,東風愁負鶯燕。芳徑鋤香,筠籃擔露,入市韶光偏賤。誰借藏嬌屋,早分與、莓苔一半。信知倦蝶癡蜂,暗笑弄花人懶。何事尹邗避面,任休滯殘寒,眉黛慵展。巾紫凝妝,鞓紅酣酒,羞問情深淺。唯有嬋娟月,尚飛近、移春庭院。待上瑤臺,又怕瓊簫寫怨。
日回而月周,時不與人游。眾人皆疾足,羌余獨淹留。蟋蟀入我床,鴻雁何哀愁。友生日以遠,將在東山頭。亮哉宋大夫,四序獨悲秋。
?花避世認前身,誰謂尋芳是路人。撩亂林亭門外騎,清寥池館雨余春。華年倏去瓊簫恨,冷月空來寶鏡塵。獨抱素琴宮漏歇,凄涼鳳翮共龍唇。
煙草催黃,風蒲駐綠,幾陣金飆刮面。蛩語猿啼,鬧幽人庭院。漏聲永、乂手瑤階玉砌,唯有闌干倚遍。露白天高,看寒生翠幔。算為歡、有紅裙輕艷,更休道、歲月如馳電。可奈回首生平,苦風流云散。入秋來、何地消愁嘆。帶移孔、瘦骨剛馀半。又那堪、轆轤聲聲轉,晨昏不斷。
妾意如幽蘭,日遠自馨香。郎心如明月,夜夜滅清光。妾心如朱絲,久在箱篋底。愿為錦瑟弦,無人解調理。
淡河斜浸月光浮,看盡青山更倚樓。殘燭怕寒元夕夜,小欄花影伴人愁。
中秋有月更有酒,樂事賞心并二難。萬里無塵銀世界,一清徹底玉溪山。素娥伴兔夜無寐,仙侶乘鸞曉未還。老子南樓動吟興,風吹香句墮塵寰。
便是人間總可哀,傷心莫唱紫云回。座中孰解談天寶,辜負紅墻■笛來。欲擘紅箋斗總持,不勝哀怨付蛾眉。后庭歌罷憑花落,斷送江山又一時。
小杜池邊暫艤舟,老齊山下共尋幽。
曠然攜一笠,萬里到人間。吳越峰邊過,羅浮夢里還。漫游逢世改,因亂未身閑。十月梅花發,心悲似故山。
形勢彭門亦壯哉,劉顛項蹶總秦灰。交流汴泗迷城角,如此河山閱霸才。古道斜通蕭子國,野花開上楚王臺。我來大有登臨感,送盡殘陽獨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