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龍瀑布
遠望紛珠纓,近觀轉雷霆。
人言水出奇,意使行人驚。
人驚我何得,定非水之情。
水亦有何情,因物以賦形。
處高勢趨下,豈樂與石爭。
退之亦隘人,強言不平鳴。
古來賢達士,初亦愿躬耕。
意氣或感激,邂逅成功名。
遠望紛珠纓,近觀轉雷霆。
人言水出奇,意使行人驚。
人驚我何得,定非水之情。
水亦有何情,因物以賦形。
處高勢趨下,豈樂與石爭。
退之亦隘人,強言不平鳴。
古來賢達士,初亦愿躬耕。
意氣或感激,邂逅成功名。
遠遠望去瀑布如紛紛灑落的珠纓,走近觀看卻似雷霆般轟鳴。人們都說這水的景象奇特,意在讓過往行人感到震驚。別人震驚我能從中得到什么呢,這肯定不是水的本意。水又有什么情感呢,不過是依據外物而呈現不同形狀。處于高處自然就會往低處流,哪里會樂意和石頭爭斗。韓愈也是個狹隘之人,硬要說什么不平則鳴。自古以來那些賢達之士,起初也都愿意親自耕種。或許是意氣被激發,偶然間成就了功名。
紛珠纓:形容瀑布遠望如紛紛灑落的珠纓。
轉雷霆:指瀑布近聽聲音如雷霆轟鳴。
賦形:賦予形狀。
退之:指韓愈,字退之。
不平鳴:韓愈《送孟東野序》中有“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觀點。
躬耕:親自耕種。
邂逅:偶然、意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游覽蟠龍瀑布時,看到瀑布壯觀景象,聯想到人們對奇特景觀的反應以及社會上一些觀點,從而引發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瀑布現象探討事物本質和人生哲理。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理性思考結合,不局限于描繪美景,更深入挖掘背后意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
下水苦逆風,上水苦凍雨。
雨凍手足僵,竟日行十里。
岸花歇眾芳,磷磷見水底。
勉力事宵征,眾聲合邪許。
孰知舟中人,心更勞胼胝。
一官不自愛,致身等腐鼠。
空歌《行路難》,艱辛用自取。
枝頭的皪耀珠光,
蝶使蜂媒未許忙。
識賞何人曾眼白,
形容無語可雌黃。
溪橋月下疏橫影,
玉壟風前暗度香。
今古騷人吟不盡,
奚奴空背錦為囊。
今夕何夕秋風發,
川水欲冰山見骨。
老蟬啁啾著樹乾,
瘦蝶伶俜撲窗突。
秋風于汝意云何,
嗟我與汝本殊科。
墻上之蒿不可倚,
莖枯葉脫無回波。
老圃發如霜,
見客能廢鋤。
與坐使之年,
自云八十馀。
老身六朝民,
草舍數世居。
力守遠祖言,
一字不學書。
鸚哥初喚聞方響。幽夢起、日浮交網。花影?流蘇,一片紅潮漾。
新梳小髻翻荷樣。初縆額、邀郎相賞。慵畫小山眉,黛粟留張敞。
幾回掩袂過,此地亦西州。門巷更新搆,林池只舊流。灶寒烹藥火,墻塌養花溝。猶記翻經處,松風滿佛樓。
門冷唯司蔓,庭空祇守槐。燕巢秋社剩,客履舊苔霾。琴想虛懸壁,云疑懶出齋。傷心非一事,彈淚下荒階。
祁連山上千年雪,兵氣銷時玉色新。
落日單于收戰馬,西風漢使議和親。
試吹羌笛頭應白,欲寄寒衣信未真。
爭羨邊庭班定遠,歸來萬里送車轔。
何用逢時早晚爭,先開先落更傷情。
香留世界才三日,夢斷池塘便一生。
梅雨惟教青子濕,楝風不信綠房傾。
洛神羅襪歸何處?空憶微波與目成。
一上城樓望,
秋初景已涼。
日沈高閣里,
云起小溪旁。
白練隨波浪,
金烏入棟梁。
遙空暉隱隱,
深壑水泱泱。
壯麗千尋聳,
蒼茫萬笏將。
逐風來四面,
帶霧蔽中央。
祇有濃陰布,
都無烈焰張。
臨江增爽氣,
吟詠憶咸陽。
彭澤有琴嘗無弦,大令舊物惟青氈。我亦四壁對默坐,中有一床供晝眠。
遺草茂陵封禪書,豈同奉璧藺相如。長卿慕藺終堪愧,但愛還鄉駟馬車。
草玄體大異雕蟲,千圣天人有折衷。不料至今名士輩,多從劇美學揚雄。
謀國何人繼武鄉,森森柏為壯祠堂。更無尺寸加身外,長物成都八百桑。
君家綠溪上,岸曲溪成渦。
渦間石無數,水蹙相蕩磨。
誰嘗掬而戲,一一印指螺。
我欲往取之,擁此菖蒲窠。
石罌注新汲,幽姿發清哦。
夫子許餉我,往督書已多。
愿言速寄與,起此泉石痾。
烏藤橫占閻浮界,鼻孔直撐兜率天。剛道化身千百億,一身猶自不完全。
布袋沒半邊,烏藤欠一橛。手指空中底,要且不是佛。
是什么,咄咄咄。
挑起慳囊,慳而不吝。回頭等一個人,知是張何李鄭。且等且等,等到彌勒下生時,或然等得也不定。
轉腦回頭,百般賣弄。滯貨只些兒,盡力拽不動。
吽吽,我不信得恁么鄭重。
秋思不可觸,
觸處定傷離。
是日看楊柳,
青青異昔時。
羊腸先雁路,
馬首后鴉期。
行路難如此,
踦人方自知。
耶溪系舸連三日,
日日高談在故山。
花徑可容漁更入,
松林惟看鶴空還。
愁邊濁酒行當醉,
別后新詩誰與刪。
愧我折腰仍五斗,
路危相見弟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