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賦荔枝樓
只道文書撥不開,未妨高處獨徘徊。
山橫瓦屋披云出,水自牂牁裂地來。
暝入簾陰吹細雨,涼生樓角轉輕雷。
癡頑也擬忘鄉國,不奈城頭暮角哀。
只道文書撥不開,未妨高處獨徘徊。
山橫瓦屋披云出,水自牂牁裂地來。
暝入簾陰吹細雨,涼生樓角轉輕雷。
癡頑也擬忘鄉國,不奈城頭暮角哀。
只以為文書堆積難以撥開處理,不妨礙我到高處獨自徘徊。山巒橫亙,瓦屋似從云中穿出,江水從牂牁奔騰而來,仿佛要裂開大地。暮色中細雨飄進簾幕,樓角處輕雷響起帶來涼意。我這癡頑之人也想忘掉故鄉,無奈城頭上黃昏的號角聲如此哀傷。
只道:只以為。
撥不開:指文書事務繁忙難以處理。
牂牁(zāng kē):古代郡名,這里指江水源頭。
暝:暮色。
癡頑:愚笨而不知變通,這里是自嘲之語。
鄉國:故鄉。
暮角:黃昏時的號角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當時公務繁忙。在處理文書之余登上荔枝樓,看到眼前山水之景,結合自身心境創作此詩,或許當時身處異鄉,故而有思鄉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抒發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將雄渾的山水之景與個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情感世界。
三千六百丈羅浮,來今往古得仙游。
轉頭丹葛如昨日,接武蘇轅能幾秋。
石洞尚聽黃鶴語,鐵橋仍見紫云留。
當時野老嘔吟地,試問山靈記得否。
到曉才通十里冰,頗憐黃帽嘆征行。
半篙不下風霜夜,一日之間水陸程。
無復穩時村路滑,不勝危處斷橋傾。
驅馳原隰皇華事,筋力猶堪誓此生。
不待梅梢三兩花,任他酒薄漫殽嘉。
恍然靈運穿林屐,妙矣王維入畫家。
靜聽喔咿雞唱曉,明分疎落鴈行斜。
醉吟卻是尋芳客,借取殘冬一笑嘩。
湖山昔日記清游,百遍相過語未休。
遠邇漫勞人室念,東西空望浙江流。
中年別去情尤惡,幅紙書來意轉愁。
歲晚漸于詩興好,待君歸后飽賡酬。
蹇馿清曉破平蕪,來訪故人村外居。
門掩卻尋山背路,堂虛惟閱案頭書。
不知車馬從何往,借問僮奴歸得無。
留待西風日停午,只聽松竹響蕭疎。
千山疊疊高入天,中有縹緲之神仙。
壁立煙容風虎臥,林深洞啟云龍潛。
長安詩翁有健筆,蜀道客子無新篇。
尺書萬里寄天遠,萬一故人曾我憐。
極目俄登最上巖,秋風衰草塞云閑。
漫游江浙幾千里,今識東南第一山。
志士逢時寧恨晚,壯懷有淚不須潸。
興亡自古知多少,天道何曾不好還。
湖山十里圍萬井,煙云過盡迎朝暉。
連巒得雨有余態,歸鷺倚風無限飛。
田頭遠布翠縠浪,池上暗濕紅裙衣。
山翁何惜一倒載,及此訟簡人已稀。
簪纓列序,羽衛分行。
雉扇爰徹,天威煒煌。
清明在躬,颙颙昂昂。
咸拜稽首,萬壽無疆。
浮沈宦海幾春秋,歲晚重來舊典州。
昔日青山雖在眼,故侯白發已盈頭。
吟邊感慨關情久,忙里工夫著意偷。
聞說峽江春漲晚,卷帆聊為此邦留。
歲月飛梭疾,交游舊雨疎。
故人欣戾止,之子最相于。
話舊須樽酒,奔忙缺飯蔬。
不酬千種意,空寄一行書。
揀發亭移晝,臨風手獨搔。
愁添絲幾縷,老怯鬢雙毛。
自嘆頭顱薄,空懷膽氣豪。
年華莫相逼,疎櫛已如繅。
風爐煮餠梵王家,一日平湖十里賒。
游子政須供杖屨,老僧應有痼煙霞。
絕知咳唾新珠玉,想見冰霜遶齒牙。
我恨三山無路到,望中贏得眼昏花。
華頂當空出,云霞宿殿庭。
八荒同納納,一氣轉冥冥。
日馭經簷過,天河俯檻聽。
長年苔徑合,無客到巖扃。
偉矣萬人杰,精神運五兵。
議屯謀甚婉,料敵智尤明。
謹厚唐劉氏,淵源漢賈生。
斯文嗟遽喪,哀挽淚縱橫。